评测酷比魔方iWork 10和主流显卡功耗对比哪个好
AMD Radeon RX 480显卡在刚刚发布的时候就碰上了“PCI-E插槽取电超标”的问题,幸好AMD推出了新的驱动程序,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玩家可以安心地购买自己喜欢的显卡。不过由RX 480这个供电事件所引发出来的讨论并没有就此终结,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关注显卡的供电设计。为此我们对目前AMD以及NVIDIA的主流显卡产品进行了供电测试,看看不同的产品在整卡功耗、PCI-E插槽取电、显卡外接取电上有些什么不同。
RX 480显卡的“PCI-E插槽取电超标”事件引发了玩家对显卡供电的讨论
这次显卡供电测试的平台基于超频至4.0GHz的Core i7-4770K处理器和微星Z97 MPower主板打造,配置有芝奇RipjawsZ DDR3-2666 4GB*2内存(实际运行频率为1600MHz)、富士通128GB固态硬盘以及希捷2TB机械硬盘,电源则使用先马金牌750W模组版。
这次测试涵盖了AMD与NVIDIA的主流显卡以及高端旗舰显卡,包括有AMD Radeon Pro Duo/RX 480/R9 Fury/R9 390X/R9 390/R9 380X/R9 380/R9 370X以及NVIDIA GeForce GTX 1080/GTX 1070/GTX 1060/GTX 980 Ti/GTX 980/GTX 970/GTX 960/GTX 950/GTX 750 Ti等共计18款产品(17款GPU),除了特别标注型号的非公版产品外,其余均为公版或Founders Edition产品。
测试项目分为待机和负载测试,待机测试时关闭所有前台应用,在系统桌面待机5分钟后记录功耗数据;负载测试则使用3DMark Fire Strike的综合测试,循环运行5分钟后记录功耗数据。
首先来看看待机状态下各个显卡的功耗状况,我们以显卡整卡功耗为依据,进行从高到低的排序,可以看出在待机功耗上,采用双GPU设计的Radeon Pro Duo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其待机功耗高达40W;而排列第二的则是新近发布的RX 480显卡,其待机功耗接近20W,高于自家其它的单GPU型号的;而整卡功耗最低的则是与RX 480针锋相对的GTX 1060,其Founders Edition版本整卡待机功耗仅7W,即便是非公版产品也只有10W左右,同样是一个很低的水平。
而从整体来看,AMD阵营的显卡产品普遍在待机功耗上都要高于NVIDIA阵营,后者待机功耗最高的GTX 980 Ti是排在第七的位置,待机功耗在15W左右。
在负载功耗方面,双GPU设计的Radeon Pro Duo继续“一枝独秀”,超过400W的整卡功耗对玩家的电源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目前处于风头上的RX 480在满载功率上处于中间位置,整卡功耗在165W左右,相比于其性能表现这个功耗并不算高,但相比与目前最大的对手GTX 1060显卡却明显高出一截,后者的整卡功耗仅在120W到130W左右,GTX 1060 Founders Edition的功耗甚至不到120W。而从整体表现来看,AMD阵营显卡在满载功耗上相比NVIDIA阵营的同级别产品还是会略高一些。
另外在PCI-E插槽取电方面,基本上参测显卡都可以将PCI-E插槽取电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然而RX 480显卡在这部分的取电却是最高的,实测是可以超过了70W,基本上是勉强压线合格。而基于Fiji核心打造的R9 Fury以及Pro Duo显卡虽然功耗不低,但是它们在PCI-E插槽上的取电上却是比较低的,只有20W左右,对主板的负载并不是很高。
总结:
从上面测试结果来看,AMD阵营的显卡产品在功耗上相比同级别的NVIDIA产品还是要高出一些的,这点与我们的认知是相符的。而在PCI-E插槽供电方面,虽然有部分产品的压在了标准线上,但大体上都符合规范。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显卡整卡功耗的高低与PCI-E插槽取电的高低并没有绝对的关系,通过软件与硬件设计上的相互配合,高功耗的显卡未必会对主板的PCI-E插槽造成很高的取电负荷。
但是对于PC电源来说,强悍且稳定的供电对于显卡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在给显卡配置合适的主板和处理器的同时,也必须为它配置一个合适的电源,这样你才能拥有一套真正稳定的PC平台。
酷比魔方 iWork 10平板电脑屏幕测评报告
随着2015年平板电脑市场的需求减少,销售暴跌,许多盘踞低端市场的厂商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其它领域,并试图将原本就极其低价的笔记本电脑价格往下拉,14nm工艺等产业技术的进步,又使得低端平板电脑的处理器性能也日渐强大,推出了许多2000元级别甚至1000以内的笔记本/平板电脑产品。这类低价平板尽管屏幕尺寸较小,但分辨率较高,多数达到1080p甚至更高的分辨率级别,酷比魔方的iWork 10的10.1英寸屏幕,分辨率就达到1920x1200像素,分辨率只是屏幕其中一个指标,它的色彩等表现又会如何?
iWork10售价为人民币999元,键盘底座单独售价为299元。配置Atom X5 Z8300处理器,主频1.4GHz,4GB内存64GBeMMC内置存储空间,支持MicroSD扩展。预装Android 5.1和64位Windows 10系统,其中Android部分占用16GB,因为在我们手上多用于测试和上网用途,我们甚至还未进入过Android系统。因此屏幕测试也是在Windows 10下完成。酷比魔方并没有提供屏幕的详细参数信息,只说明是一款IPS面板,10.1英寸1920x1200也是Android平板电脑时代常用的面板规格,供应商不明,来自内地厂商的可能性较高。尽管Soomal测评过的上一款Windows平板,台电的X98Air的屏幕表现还不错,但对这类低价产品不需要有过高的预期。按照惯例,屏幕客观测试通过SpectraCal Calman系列产品完成。
平均色温:屏幕在灰阶范围内的平均色温值,D65白点标准为6500K,越接近越准确,色温偏高,色调偏冷[蓝],色温低则色调偏暖[黄],我们建议色温应控制在7500K以内。
色彩与灰阶偏离:指实际颜色与显示颜色的可察觉差异,ΔE是阈值,在低于5时人眼对误差察觉较低,ΔE平均值在3以下,单个色彩最大误差不超过5属于专业级显示的优秀水平,越低意味着色彩还原能力越强。ΔE在5-10之间可识别出色彩误差,ΔE>10为明显可察觉误差。
色彩饱和度[sRGB]:显示色彩的覆盖范围,以1677万色sRGB标准色域覆盖范围为基础,但在广色域屏幕中,我们会为为其备注Adobe RGB或NTSC范围,仅做为屏幕的技术参数参考,90%以上可满足日常使用,在色彩数高于一定程度以后,对屏幕实际显示效果不会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因此只有高或低于标准的结果。但照片回放需要相对精准一些的范围,10Bit色深视频回放则需要更大的色彩覆盖范围。
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暂时不对视角误差表现进行测试,一般而言LCD在30度视角会造成50%以上的亮度损失。
iWork10的屏幕默认色温偏高,但用户可以通过英特尔的显卡驱动面板手工调整改善。灰阶表现属于正常范围,但其发色较差,色域范围覆盖sRGB仅66%,约26万色有效色彩。尽管号称广视角IPS面板,但实际使用中只要视线角度超过30度,就会出现明显的黑色斜纹。屏幕的一致性表现也较为一般,主要差异来自屏幕左侧稍稍偏暗,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很显然,这个分辨率指标看起来不错的屏幕面板相比台电X98那块友达IGZO面板屏差距相当巨大,自然就更无法和iPad、Surface等产品相比了。对于这类级别的厂商,面板只能靠抓货,并没有和上游供应商做技术指标定制和讨价还价的资本。
iWork10的屏幕相对于Surface等高级平板,液晶面板的延迟和拖影也较为明显,但对于上网和文本阅读应用,问题还是不大的;用作游戏、照片浏览和视频播放时,色彩表现基本上毫无参考价值,这对于某位需要上网和扫雷的员工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但对于灰阶色彩可视角度更糟,分辨率还只有1366x768像素的的低价笔记本电脑屏幕而言,已经是一个较大的升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