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前沿科技正文

评测YBA DESIGN WD202外置解码器与Win 10自动更新会怎么样

前沿科技 2020-01-13 10:09:09

微软上周证实将强制用户自动下载、安装所有Windows更新包。用户对此纷纷表示不满,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据Forbes网站报道,现在用户的有些担忧变成了现实。

就在Windows 10发布还剩下4天时,其自动更新政策首次遭遇大麻烦,造成许多PC不能正常运行。

令人不快的驱动程序

问题与英伟达显卡有关,用户纷纷在英伟达支持论坛上发帖称,Windows Update自动安装新款驱动程序,破坏了多显示器设置、SLI(双显卡配置),甚至造成PC不能完全启动,Windows 10进入紧急恢复模式。

《福布斯》撰稿人鲍罗·芒克顿(Paul Monckton)就遭遇了这一问题,他解释说,问题在于Windows Update与英伟达的驱动程序和软件管理工具“英伟达GeForce体验”(Nvidia GeForce Experience)之间的冲突,“353.54版本的驱动程序只通过Window Update发布,问题在于英伟达GeForce体验会尝试把驱动程序降级为之前的版本,同时认为之前的版本是较新的版本”。

雪上加霜的是,Windows Update在安装驱动程序前不显示版本号或不提前提醒用户,因此要查清造成问题的原因很困难。

在配置SLI的系统中,Windows 10上的Windows Update目前会认为它必须对两款设备进行更新,而实际上更新一次即可覆盖两块显卡,这会造成更新包安装一次后再安装一次。

更新包冲突

Forbes称,问题在于:许多PC部件和外设已经带有自动管理驱动程序更新包的软件。PC厂商通常在PC上预装驱动程序更新管理软件(联想就是一个著名例子),可能会与Windows Update发布的驱动程序更新包发生冲突。

因此,除非Windows Update和第三方驱动程序管理软件同时收到更新包,它们之间就会爆发升级和降级大战。用户可以使第三方软件停止对驱动程序进行更新,但如果驱动程序问题是由Windows Update造成的(就像这次的英伟达显卡驱动程序问题),驱动程序被卸载后无法阻止Windows 10重新安装,会造成这一问题反复出现。

有趣的是,在之前版本的Windows中,这不是个问题,因为Windows Update把驱动程序更新包归类为“可选”(Optional)更新包,有驱动程序更新包时会提醒用户。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目前这一问题有两类解决方案,分别是短期或长期解决方案。

短期解决方案

Forbes指出,鉴于Windows 10更新过程不能停止,最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是卸载第三方驱动程序管理软件,把更新驱动程序的任务完全交给Windows Update,预防冲突。通过提供一体化更新服务,这可能会使事情简单化,但这意味着使专业公司放弃它们对自己产品的控制。

另一种方法是修改Windows Update。最初时这一方法可能奏效,但4月份微软产品营销高级经理海伦·哈米兹(Helen Harmetz)表示,强制停止安装Windows 10更新包的用户可能会无法获得安全更新包。微软尚未在官方文件中证实这一说法,但如果微软选择执行这一策略,对更新服务任何形式的修改都将失去意义。

长期解决方案

Forbes称,对微软来说一个长期解决方案是,允许用户关闭对驱动程序等非必需更新包的自动更新,或至少在驱动程序更新前提醒用户。

除非微软政策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否则这是不可能的。微软可能向用户推荐Fast Rings和Slow Rings方案。担心系统下载、安装有缺陷更新包的用户可以选择Slow Ring,收到更新包的时间比Fast Ring晚1个月。

采用这一方案的前提条件是,a)用户愿意推迟1个月接收更新包;b)用户相信微软在1个月时间内能修复出现问题的更新包;c)不会吓跑足够多Fast Ring用户,否则将没有足够多“小白鼠”测试新款更新包。毕竟,默认情况下Windows 10用户选择的是Slow Ring。

找到平衡

了解微软使Windows 10更新服务不可停止的潜在好处是重要的。尽管像英伟达显卡驱动程序问题这样的缺陷是这一决定的副作用,但对于PC来说,因为软件更新不及时造成的问题比更新过于频繁要多很多。因此,微软的策略将提高全球数以百万计Windows 10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部分业内人士来看,微软过于独断专行了。微软应当缺省开启自动更新过程,但使用户能针对非安全更新包改变这一设置,或提供把部分驱动程序更新由Windows Update交给英伟达GeForce体验等第三方软件的能力。英伟达等公司是它们产品方面的专家。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安全 Vs 灵活性、控制 Vs 选择。在Forbes看来,在距离发布还有几天之际,微软显然还没有找到这一平衡。

YBA DESIGN WD202 外置解码器测评报告

YBA是一家来自法国的HiFi品牌,WD202属于YBA旗下的YBA DESIGN子品牌,它定位于入门HiFi产品,202这个数字还分别对应了一台功放和一台CD机。它们三个外观设计风格一致,可以叠放,还可以用统一遥控控制。当然,这款解码器大概是2011年的产品,目前售价大概4000元人民币左右,感谢网友送测测试样机,。如果你是一个PC HiFi发烧友应该清楚,在最近2-3年中PC HiFi的核心技术还是发生了很大进步。所以,如果下文谈到WD202一些技术落后的部分,并非有意贬低,而是客观存在。

YBA DESIGN WD202图集刚刚发布,很多网友留言表示对此品牌来历的怀疑,的确,在这款产品之前Soomal对YBA的产品也并不了解,现在也只是见过这样一款解码器。大家了解这个品牌的渠道一样,只有互联网内容。从YBA官方网站和产品发布时相关宣传来看,YBA公司确实来自法国,YBA DESIGN是其一个入门的子品牌。至于大家谈到YBA DESIGN子品牌与国内某山灵公司的关系,我们没有渠道了解。但国外品牌与国产品牌从来都不是判断产品好坏的参考标准,大家虽然要有提防产品品牌宣传做假的消费意识,但也不能因为Made in China而质疑、否定一款产品。

产品外观与主要功能

WD202的外形尺寸并不算小,比乐之邦MD30还要大上一圈,它的主体外壳使用纯铝材料,顶部的几条凹槽设计让产品外观看上去还是有一些设计感。前面板与机身上部为一体,有极小孔径的小孔透过微弱的蓝色LED灯光指示输入状态[同轴、USB、光纤、AES]。音量控制专门为耳机输出设计,线性输出不受控制。

WD202虽然具有USB功能,但由于当年外接USB方案中PCM2704芯片是一个比较入门,音质并不理想的方案,也许不是它功能应用上的重点。在其他输入方面,WD202提供了光纤、同轴和AES三中S/PDIF数字输入信号的接口。提供了RCA非平衡和平衡输出两组选择。有趣的是,竟然还提供了一个同轴的数字输出接口,即在USB模式下WD202还可以输出数字信号。

WD202随机器附带了一个遥控器,但对于解码器来说可以遥控的功能似乎只有耳机音量,而其他功能是留给YBA DESIGN 202系列中的CD机和功放的。遥控上面板使用了铝板拉丝工艺,手感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没有太大用处。

核心硬件架构

有网友留言强调,YBA DESIGN WD202是一款解码器而不是“一体机”。这句话在4-5年前来看确实有道理,就连Soomal网站的文章分类也将解码器和声卡区分开来,而从近年来新产品来看,其实这种功能上的差异基本没有了,这要感谢USB音频技术的发展。而在很多年前,大家说解码器,就是指这种外观有些庞大,还要靠外接S/Pdif数字源才能发挥正常水平的外置DAC音频设备。

USB芯片:在2010年左右,PC台式机仍然是市场主流产品,内置声卡在PC HiFi和专业应用上都是相对性能更出色的平台。即便在乐之邦Monitor系列 USB部分有技术突破的平台上,同样型号的PCI内置声卡相对USB系列还是音质稍好。

在当年,WD202使用的TI BB的PCM2704就是一个常见的方案,用它制作的USB音频设备,无论是模拟输出还是数字输出,从频响、失真度方面客观测试来看都处于优秀水平。但可能在时钟管理方面应该处于非常差的水平,完全不支持USB异步方案,在后来的USB音频技术面前是完全抬不起头的。在主观听感方面,PCM2704的方案无法和现在的XMOS或乐之邦方案,或E-MU等专业声卡自家的内置声卡方案数字输出品质相比,也远不如C-Media同期方案。而从指标来说,PCM2704也仅仅支持16bit/44.1kHz和48kHz的规格。

DAC芯片与数字接收芯片:WD202使用了BB的PCM1796 DAC,这也是BB品牌常见的PCM179x中的一员,它可以支持PCM/DSD解码,最高支持24bit/192kHz规格,官方指标动态范围123dB,支持D/A后的平衡输出设计。从目前的售价来看,PCM1796单颗芯片要比PCM1798、PCM1794、PCM1792都价格低廉一些。

由于USB性能不够出色,所以需要外接数字源。和同时代大多数解码器一样,WD202使用的是CirrusLogic公司的CS8416数字接收芯片,可以支持S/PDIF输入24bit/192kHz规格[同轴,AES]。Soomal曾经测评的山灵H1.1解码器使用的也是这颗芯片。

模拟输出电路:WD202使用了电子平衡输出设计,从DAC出来后,每个声道使用一颗OPA2134做I/V转换,使用一颗TI的TL072 JFET运放做LPF输出。JFET是J型FET[结型场效应管],有甲类输出的声音风格,这颗芯片在现在的设备中并不多见。从低噪声的指标来说,JFET与流行的高性能运放相比显然不是优势。TL072的噪声密度为18 nV/√Hz ,而大家熟悉的LME49722[1.9nV/√Hz]、OPA6xx等知名音频运算放大器的噪声密度应该都在1-5nV/√Hz左右。当然,这对于解码器的LPF来说,应该不会成为瓶颈。而在耳机输出部分,WD202没有下太大工夫,也只是用了一颗TL072来完成。

客观测试

按照惯例,我们对其外置解码器的模拟输出进行客观测试,测试选用专业级声卡录入[1616m]的形式,结合常见的分析方式,提供直观的测量结果。客观测试并不直接对应主观音质表现,请将两部分对应阅读查看。

虽然WD202的USB部分在主观听感部分不会有特别好的表现[确实不会有],但还是进行了两组USB连接下的测试。一个是Lineout线性输出,另一个是它的S/PDIF的数字信号输出。另外,在一款XMOS的数字声卡和乐之邦Monitor 06 MX数字输出下均进行了Lineout的客观测试。耳机测试部分由于产品设计原理影响,无法完成我们现有的这套测试,因为耳机输出连接至1616m后会引入明显的地线回路噪声[大概有-60dB左右,用E-MU 1616m监听清晰可闻],但其实用耳机去听WD202的耳机输出[漫步者H850],这个噪声是不存在的。客观测试无法进行。

从RMAA的客观测试成绩来看,它的数字指标是非常不错的,处于大多数解码器、声卡甚至手机的正常水准,不过仔细来看RMAA的频谱会发现在谐波方面WD202的输出还是有很多的“小锯齿”一样的谐波分布形态。这与TL072本身JFET的特性有关,你肯定无法想象比高性能三极管运放相差数十倍噪声密度的JFET运放可以有一条平坦的RMAA噪声分布曲线。配合频率扫描的光频谱视图来看,它的谐波失真并不算严重,都处于正常范围内。而在S/PDIF输入的情况下,指标与USB模式下差别不大。进一步来看WD202的S/PDIF同轴输出,数字信号的指标也不错。但是在24bit/96kHz下,WD202的LO表现一般,只能达到103dB左右动态[1616m外置盒指标大概在110dB左右]。

主观听感

在主观听感测试中,为了体验WD202的平衡输出[有网友强调它的重要性],我们使用睿韵声学的DM215音箱作为主要参考音箱之一[支持平衡输入],同时使用E-MU PM5[非平衡下]和漫步者R1900TV[非平衡下]作为参考。耳放方面,使用HOLO Audio MAMMOTH,支持平衡输入和高阻、低阻独立的平衡与非平衡耳机输出。参考的耳机使用AKG K702、HiFiMan HE560、森海塞尔HD800、飞利浦SHP9000等。当然,这些耳机也参与WD202自己的耳机输出的参考对比。对比的解码器包括乐之邦MD30、MD11、天龙DA-300 USB,以及乐之邦Monitor 06 MX声卡。数字输入部分,以上几款解码器全部使用Monitor 06 MX的同轴输出。比较遗憾的是,本次平衡与非平衡输出时连接线并非同一型号,关于平衡连接是否值得推荐?本文下文专门谈到。

整体印象:YBA DESIGN WD202整体风格比较柔和,动态绝非它的优势,在USB模式下中频和低频的表现差的有些令人发指,这也在意料之中,所以下面不会谈到USB模式下的表现。而在优秀的数字输入源下,WD202会有很大的改善,声音豁然开朗,但仍然是很柔和的味道,人声的表现相对有些发虚,而大动态下低频控制力仍有不足。但应付小场面的音乐,与MD11、天龙DA300等有着很明显的不同。

高频表现:YBA DESIGN WD202的高频动态一般,与MD11、DA-300甚至06MX相比WD202的高频有些发虚,这也影响了它的高频部分的结像,例如小提琴等表现声音比较靠后,不够立体。如果搭配耳机放大器,使用平衡和非平衡输入对比会发现,WD202的非平衡输出状态下高频的动态过差还是比较明显的影响了它的解析力、整个声音的宽度。而平衡输出确实明显改善了很多,这可能不是线材材质带来的影响,因为WD202的动态实在太弱,这6dB的平衡接入大大改善了它的表现。

也许有不少WD202的用户就是喜欢它高频这种所谓飘逸的感觉,我们并不完全反对。但无论是音箱还是耳机系统,在WD202上高频除了比较柔和,相对耐听外,细节的表现属于以上对比的解码器中较差的水平,而同样柔和的声音下MD30可以表现的比WD202好得多。天龙DA-300和MD11相比MD30和WD202,动态优势明显,声音密度更好,解析力明显更好,但可能相对不够舒展柔和,尤其DA-300在几款里面它的高频解析力最好,声音密度更好,但相对有些冲,相对偏硬。

中频表现:WD202的中频在几款解码器甚至声卡中都属于偏薄、偏软的一类,当然它的偏软在人声表现上仍然拥有不错的控制力和结像。在成熟男声的表现上,WD202略有有气无力的嫌疑,声音的结像甚至有些塌陷的感觉,无论换上对比中的那个音源,会明显感到对面的歌者似乎站起来了,而在WD202有点向蹲着唱歌的感觉?当然,这与音箱搭配都有关系,例如这种感觉在DM215上就明显些,在中频表现更好的R1900TV上结像问题就不明显。

WD202的中频动态不够好,整个声音仍然是偏轻柔的风格,这让它适合的音乐最多也就是人声、小动态、小编制的古典音乐,器乐表现,或者一些轻音乐。同样,它也并不适合稍大一些房间,较大音量欣赏音乐。此时中频控制力和层次会明显变差,而在一间20平米以内的房间听小动态音乐,这种柔和的风格还是不错的,只是基本没有阳刚之气可言。而遇到交响乐时,现代的录音也能听出上世纪中后期现场录音的味道来。中频有些发空,明显不够扎实,爆发力几乎没有,当然,也可以称之为柔和耐听。

相对来说MD11和DA-300以及06 MX都属于阳刚气十足的“现代味”,而MD30相当难得的在宽阔的声场,足够好的动态下保持了非常好的细节,中频部分本来就是MD30的长项,无论人声还是交响乐的表现都体现了MD30非常大气的声音风格。不过似乎MD30的平衡输出的中高频部分有些偏硬,在音响系统上完全没有必要使用MD30的平衡输出。

低频表现:WD202的低频质量一般,同样适合小动态下的表现,声音点到为止,中性稍偏松软,量感偏少。顺便提一句,在USB模式下它的低频完全散掉无法入耳。在中低频部分,男声、大提琴等典型声音的表现上,WD202就显得比较清淡,结像自然也不够立体。而在低频下潜方面,WD202也没有太大的力度和储备,与天龙DA-300、06 MX等相比是天壤只比。其实对比MD30来说,MD30的低频速度也比较慢,比较柔和,爆发力和大动态并非强项。只是我们感觉WD202的低频在中小动态下细节和控制力是不错的,但大动态下无论声音厚度、力度,以及特别大动态下中低频的控制力严重不足,下潜较深部分的解析力也无从谈起。

平衡输出与非平衡输出:我们使用耳机放大器连接了WD202的平衡与非平衡进行对比,WD202在这样的应用下平衡输出带来的帮助要比音箱系统下更明显一些。它的平衡输出比非平衡输出在高频和低频两端动态改善明显,高频解析力也有很明显的提升,声场也有所加宽。不过遗憾的是,即便在平衡输出下它的动态表现也不及MD30、DA-300或MD11、06MX的非平衡输出,实在过于柔和,不够扎实了。前文谈到这次遗憾的是平衡与非平衡两条线材型号不同,但我们推测这仍然是平衡输出带来动态提升的功劳,而并非线材材质不同的功劳。因为试听中使用了一条MPS的入门平衡线[大概是四芯6N铜],和一条镀银的古河非平衡线,这条镀银线材原本风格是非常犀利,但在WD202上却明显比不过平衡输出。而在MD30解码器上,除了动态提升外,的确声场也有所加宽,高频和低频的细节都变得更好,这也让我们对平衡输入输出产生了一些兴趣。

耳机搭配与耳机输出:使用WD202搭配耳机放大器在动态方面它相对其他几款解码器的劣势变得没有音箱系统下那么明显,但声音不够扎实仍然是动态不足的体现,主要在中频方面声音不但有些薄,更重要的是结像不够扎实。而在HD800这样的耳机上,它在低频和高频部分的解析力也都受到了限制。

至于WD202自己的耳机输出,我们虽然没有提供客观测试结果,但也做了相关测试。它的最大几档[大概2-3档]输出电平均为0dB,但有音量变化差别,应该是控制了内部增益电压。但它的驱动力确实非常有限,使用HD800大概减小3-4档音量达到正常[大概在-6dB左右],但HD800细节全无,听起来绝对只值800块钱。而搭配飞利浦SHP9000则要开到最大音量设置,细节表现较好,但也只是刚刚可听,总体来说耳机输出表现的确较差。但没有遇到电流声、噪声等问题。

总结

WD202的动态不能令人满意,声音风格可以说有柔和的一面,但只适合于很小动态的音乐中,你不会觉得声音粗鲁,但也缺少足够细致的表现和具有张力的一面。而即便如此,中频和低频部分动态和控制力较差的问题也很容易影响声音的结像,甚至解析力。以这样的声音表现听起来完全抵不过现有的千元级解码器,也比不过Monitor 06 MX这样的声卡。

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WD202也许确实在追求耐听一些柔和一些的味道,但如此不足的动态表现即便与上世纪80年代的DAT、卡座相比也要弱一些,追求“模拟味”的设计似乎有些过头。柔和也许在某种状态下尤其是保持了足够好细节的状态下,会更显的舒展,大气,开阔。而WD202更然人感觉到的是无力,飘忽,不扎实,某些情况下也有温和舒展的感觉。在搭配高档耳机时[外接耳放],很难发挥耳机细节优势。而在较大空间内欣赏音乐,例如搭配DM215时,稍大音量就会让中频和低频层次变得较差。再次表扬一下R1900TV,它似乎更容易伺候一些,但同样有类似趋势。

总体来说,WD202的声音表现明显不如现在同样定位和入门级PC HiFi产品的水准,声音风格方面有取巧之处,也有可尝试改进的空间,但这款产品在现在看来已经不值得推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头条推荐

评测三星A80和iPhoneXR以及Instagram将不再提供WP系统程序

评测三星A80和iPhoneXR以及Instagram将不再提供WP系统程序

评测65W SuperVOOC 2.0与One Vision新机的价值在哪

评测65W SuperVOOC 2.0与One Vision新机的价值在哪

图文推荐

评测插件完善应用以及vivo X20Plus屏幕指纹版的质感怎样

评测插件完善应用以及vivo X20Plus屏幕指纹版的质感怎样

评测荣耀畅玩7C和三星S10的性能怎么样

评测荣耀畅玩7C和三星S10的性能怎么样

评测努比亚V18与三星S10相机相比谁的拍照技术好

评测努比亚V18与三星S10相机相比谁的拍照技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