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前沿科技正文

评测SONY DSLR-A330数码单反相机和Surface Pro 3的价位是多少

前沿科技 2020-01-19 15:48:01

微软第三代平板电脑Surface Pro 3即将在美国上市,中国可能会在8月发售,起售价格5688元。在实际使用数周之后,我的个人感受是,这更像是一部可拆卸键盘的更加轻薄的超极本,而不是普通用户所熟悉的平板。微软也将第三代Surface的定位调整为“替代笔记本”的产品。

平板电脑该是什么样的?关于这个问题,苹果和微软显然有着不同的答案。

在苹果看来,iPad是一个消费内容为主的设备,是不同于笔记本的新设备,强调的是轻薄便携、电池持久和丰富应用。而微软设想的平板电脑,从一开始就是兼顾生产力的产品,是一种轻薄形态的笔记本,所以微软平板总会带一根触控笔。

虽然微软早在2001年就发布了他们的平板电脑Tablet PC,但真正让平板电脑普及的却是2010年苹果推出的iPad。在iPad已经完全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平板电脑开始直接冲击PC销量之后,微软也在2012年发布了自有品牌Surface系列,包括基于Arm架构的Surface RT和英特尔芯片的Surface Pro两款产品。

虽然第一代Surface产品销量惨淡,但去年第二代Surface发布后,微软平板的销量已经有了明显提升,或许这也与降价促销不无关系。微软显然对Surface产品给予了很高期望与重视。因此距离第二代Surface发布才8个月,微软就发布了第三代Surface,但这一次只有Pro 3。

对手是苹果Air

Surface Pro 3依然是微软一贯坚持的平板思路:一款替代笔记本的产品,一款全性能的生产力设备。所以,在微软看来Surface Pro 3的对手不该是iPad这样的轻量级产品,而是苹果素以轻薄著称的笔记本Macbook Air。整场发布会,微软都在拿12寸的Surface Pro 3与苹果的13寸Macbook Air做比较,尤其是外型轻薄程度。

在美国的科技产品发布会上,记者同行几乎清一色都用着Macbook,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Air。微软在Surface Pro 3发布会上也拿这一点来做文章,大屏幕的镜头多次扫到底下媒体膝盖上的一个个白色苹果Logo。显然,微软非常希望Surface Pro 3可以取代Macbook Air成为科技记者们的标配。

抛开微软与苹果不同的操作系统,无论是硬件参数还是外型设计来看,Surface Pro 3也确实可以与Macbook Air掰手腕。可以看出,在Surface进入第三代之后,微软延续了“第三代产品才像样”的优良传统,体现出了顶级的工业设计与硬件制造水准。Surface Pro 3的确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的12寸设备(包括笔记本与平板)。

微软曾经在发布会上用Surface Pro 3与Macbook Air在天平上比重量。Surface Pro的重量只有800克,的确比Macbook Air要轻不少(11寸1008克,13寸1350克),不过,这种对比稍微有失公平,因为如果加上300多克的键盘盖和触控笔的话,其实两者的重量也差不了太多。

Surface Pro 3的硬件配置也和Macbook Air相近,都使用了英特尔第四代Core i5和i7芯片,Surface Pro 3还多了更加普及版的i3配置。从本质上说,微软令人惊讶地将一个12寸触控屏超极本压缩成了一个可拆卸键盘的平板设备。至少在配置上,Surface Pro 3的性能几乎与普通超极本没有任何区别。

Surface Pro 3厚度只有令人惊讶的9.15毫米,这已经是主流智能手机的厚度了。镁合金外壳的使用极大的降低了产品重量,得以造就了800克的超轻重量。如果要对比Macbook Air的话,Air的铝合金外壳金属质感更强,而Pro 3的镁合金则胜在轻薄。

强大配置与屏幕

得益于强大的芯片配置,Surface Pro 3在跑一般的软件时几乎没有任何迟疑,即便是LightRoom 4也相当顺畅。我可以非常放心的像用超极本一样用Surface Pro 3,进行各种操作。不过,或许是因为我手里的Surface Pro 3还不是正式上市版本,偶尔也会出现死机的情况,风扇也经常响起。(Surface Pro 3的风扇设计的非常精致小巧,但这也会影响散热效率,发热的问题还是明显的。)

Surface Pro 3不仅屏幕从10寸扩大到12寸,屏幕比例也从16:9变成了3:2。16:9更适合看视频,3:2则侧重于阅读与工作使用。在阅读网页和电子书的时候,Pro 3就像是一本高清电子书。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Pro 3上的Windows按键也从原先的底部边框转移到了右侧边框。

Surface Pro 3相对Macbook Air最大的优势是那块12寸的高清显示屏,分辨率达到了2160*1440,而苹果Macbook Air一直没有采用Retina显示屏,分辨率只有1440*900(13寸Air)。鉴于苹果并没有在今年的WWDC上发布Retina版的Air,看来Surface对Macbook Air的巨大屏幕优势,至少可以维持一年时间。

Surface Pro 3的这块高清屏确实带来了明显的视觉体验提升。在一年前转用Retina版Macbook Pro之后,我也很难再适应非高清分辨率的笔记本,而Pro 3的屏幕显示效果让我觉得非常细腻,丝毫不输给苹果Retina版的Macbook Pro。无论是看网页还是看杂志或者电子书都非常舒服,IE 10加入阅读模式也提高了网页阅读的视觉体验。

Surface Pro 3的屏幕扩大到12寸,或许是为了针对工作用途为主的用户。如果是做笔记本使用,这款屏幕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当做平板来用的话,我还是会觉得Pro 3太大太沉。抱着12寸的设备来看书,这种体验我个人觉得很奇怪。(个人更为期待8寸的Surface Mini,只是微软没有在这次发布。)

更适合腿上使用

Surface Pro 3对前两代的支架进行颠覆性的改进,除了原先的30°角支撑外,新支架还可以进一步后仰到150°角。这一改进使得Surface Pro 3除了可以立在桌上使用之外,还可以更加舒适的放置在膝盖或腿上,增加了Surface Pro 3的使用场景。

在实际使用中,Surface Pro 3的确可以平稳的放在大腿上使用,就像是一款超级轻薄的笔记本一般。但第三代Surface Pro还是存在着发热明显的问题,如果是在夏天穿着薄单裤的时候,大腿会明显感受到来自机器的温暖。虽然还没有到发烫的地步,但夏天使用这款设备并不舒适。

Surface Pro 3还更新了超薄键盘Type Cover。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加大了触控板的面积,这使得用户在Surface Pro 3桌面模式操作时,可以较为精准的进行操作。相对于前代Type Cover,Surface Pro 3的超薄键盘还改进了按键的触感和弹力。

但总得来说,如果把Surface Pro 3作为平板的话,那么Type Cover就是目前市场上最出色的平板外接键盘。但如果把Surface Pro 3当做笔记本来看的话,那么Type Cover的触感可能只是最普通的笔记本键盘。当然,这种差距是外观设计限制所造成的。如果是长时间使用的话,建议还是再外加一个鼠标。

Surface Pro 3的超薄背光键盘还是延续了多彩时尚的外观设计。这是我见过最好看的外接键盘,而且键盘左侧还附带了一个触控笔套,避免用户丢失那支标配的触控笔。这个设计非常实用。这款键盘还有一个问题,向下的绒面由于经常接触桌面,比较容易变脏。

有了这款键盘,Surface Pro 3得以从一款平板变成完整功能的笔记本。不过,Surface Pro 3的标配并没有附带这款键盘,用户还是需要额外花130美元(国内售价988元),才能拥有微软所说的一款“可以替代笔记本的平板电脑”。个人觉得,如果微软能够将这款超薄键盘设为标配的话,会更加吸引用户。

电池略感失望

Surface Pro 3还升级了手写笔,不支持前两代的手写笔,好在微软此次将手写笔列为标配。这第三代手写笔使用了一节AAAA电池,没有采用此前触控笔的Wacom技术,触感从原先的1024级降到了256级。如果是绘画等高精度需求的话,或许会感受到笔操作精度的不同。

但第三代触控笔的最大优点是,只要轻按触控笔顶部,Surface Pro 3就会自动打开OneNote应用,用户可以在两秒之内就用Pro 3开始手写记笔记。而在Surface Pro 3打开摄像头的情况下,触控笔也可遥控拍照,照片也会存入OneNote应用。这个功能对于媒体记者来说非常的实用。

电池是用户最为关心的参数。按照微软官方宣传,Pro 3的电池可以坚持9个小时网页浏览。但在实际使用中,如果持续播放音乐不进行其他操作,Pro 3的电池可以坚持7个小时左右,并没有达到微软所说的理想状态。

而如果是正常持续使用(比如说看看网页、上上微博、听听音乐等,但不玩游戏),在屏幕保持常亮的情况下,Pro 3的续航时间可能在4到5个小时之间,视不同操作而定。在电池续航时间方面,Pro 3实际上也是一款超极本的水平。

这个续航水平显然无法与苹果iPad或者Macbook Air超过10个小时相比,但考虑到Surface Pro 3那块12英寸的2K屏幕和超薄的机身,也算是过得去。不过,如果用户不带电源的话,Surface Pro 3显然是满足不了一天工作要求的。

本质还是笔记本

Win 8操作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融合了桌面和平板这两大截然不同的界面。在使用Surface Pro 3时,我也更加习惯进入桌面模式,像用笔记本一样去操作。只有阅读Kindle电子书、看Flipboard杂志、手写记录笔记等少数操作才让我想到会进入平板界面。Win 8平板应用数量并不算多,但因为用的少,所以也没太大感觉,与iPad应用的质量差距才是让我想吐槽的地方。(自黑一下,微博Win 8客户端功能与网页版或者iPad版就差距很大。)

微软对Surface Pro 3的官方定位是“可以取代笔记本的平板”,但在发布会上微软Surface项目负责人曾说“Surface Pro 3是一款看起来像平板、偶尔可以用做平板的笔记本”。我觉得这个定义比较准确,如果作为平板,Pro 3依然价格太贵、太大且沉、应用太少、电池不够,完全不是iPad的对手。但如果作为笔记本来看,Pro 3就是一款更加轻薄的触摸屏超极本,只是拆卸了键盘而已。

Surface Pro 3的发布会上就可以看出这一定位。微软一直在拿Pro 3和Macbook Air对比,而都没有提到iPad这样的纯平板产品。而微软更多提到的一个数据是,96%的平板用户同时还拥有笔记本。微软希望Surface产品可以让这些用户不再需要同时拥有平板和笔记本。

苹果CEO库克曾经嘲讽Surface Pro设备试图融合平板与笔记本是“冰箱和烤箱的混合体”,是必然会做出妥协的产品。Surface Pro 3证明了微软可以做出和苹果一样设计精美、制造精湛的产品,但这款产品实际上还是笔记本,只是偶尔可以用作平板。

或许微软想通过Surface Pro 3向OEM伙伴展示Windows设备的未来,但这款产品如果大卖,实际冲击的还是合作伙伴们生产的超极本,而不是苹果iPad或者Air的用户。

Surface纽约发布会结束两周后,我在另一个活动见到一位一起参加发布会的同行。这次陪他报道活动的设备已经不是Macbook Air,而是Surface Pro 3,只是还加了一个微软Arc鼠标。“对Surface Pro 3的感受如何?”我问。他说,“我已经很久没有对Windows设备感兴趣了,Surfcace Pro 3让我重新有了兴趣”。

我又问,“你一般都怎么使用?”

“大部分时候,都在桌面界面上”,他回答道。

索尼 SONY DSLR-A330 数码单反相机测评报告

索尼的这款DSLR-A330数码单反相机发布于2009年年中,显然已不能算是一款新产品;不过在更低端的DSLR-A230停产且缺货的情况下,作为目前索尼在普及型数码单反相机市场的主推产品,A330显然有其不容低估的市场地位。不过,在索尼正式发布ILDC“电子取景式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之后,这类普及型DSLR的未来将何去何从,突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我们将系列测评的第一个对象定为A330,一方面为了检验这款产品本身的素质,另一方面则试图从对A330的试用感受来展望此类产品在与新一代ILDC竞争中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为之后的对比做好准备。

A330采用1020万有效像素APS-C画幅CCD图像传感器和索尼的“BIONZ”影像处理器,感光度支持范围为ISO100-3200;取景器放大倍率约为0.74x、视野率约95%、拥有9个自动对焦点;电子检视系统为一块23万点,分辨率320X240的2.7英寸TFT液晶屏;支持机身防抖、实时取景等功能。与索尼之前一代的普及型DSLR系列(DSLR-A200、DSLR-A300、DSLR-A350)相比,2009年年中推出的这一新系列(DSLR-A230、DSLR-A330、DSLR-A380)在型号数字上各加了“30”;三款产品在电子性能方面均有小幅提升,而且在外观造型上也统一改变了风格,最主要体现在握持手柄上——采用了较紧凑、狭窄的设计。这对于控制整机尺寸固然十分有效,对于手型较小的用户而言也无关痛痒,而且索尼在蒙皮面积上也并不吝啬;但在握持较久后,这种棱角分明欠缺圆润感的手柄设计会导致比较明显的手掌疲劳感,且对于手型较大的用户而言,感觉会更加突出。当然,对于一款入门级数码单反而言,这也可以被理解,而索尼无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拉开低端-中低端产品与中端-中高端产品之间的差距——之后推出的DSLR-A500、A550、A450,索尼在手柄上延续了传统的圆润型设计。

虽然手柄在使用中舒适度有所欠缺,但在造型上独特的设计反而让DSLR-A330以及它的另两位“同门”显得很独特;不可否认,在外观上索尼的这个系列还是十分讨巧的,说白了就是比较“上相”;制造工艺方面,在各品牌的入门级产品中也算是比较扎实、到位的。值得一提的是,DSLR-A330内置闪光灯弹起后的高度,相比此前系列的产品有所提高,但与竞争对手品牌的某些入门级型号相比,指标仍不算很突出;此外,A330的折叠式液晶取景屏的设计也更为完善,虽然2.7英寸23万像素的指标的略显落伍,但折叠式屏幕在取景时所拥有的优势无需再多作敷述。下面这几张照片就是在电子取景模式下,利用折叠屏优势在对象并无察觉的情况下抓拍的;但需要提醒的是,电子取景耗电的问题在A330上暴露的比较明显,其采用的NP-FH50型870mAh电池在续航能力上并不突出,因此选购一块备用电池是必须的。

与索尼之前的产品一样,DSLR-A330的电子取景采用独立的LiveView芯片;当用户将取景模式从OVF(光学取景)切换到LV模式后,光学取景器的取景窗会被叶片遮蔽。与那些直接利用图像感应器来进行LiveView的产品相比,采用独立LV芯片虽然增加了成本且无法大倍率放大显示(A330的LV取景最高仅支持2x放大),但在进行模式切换的时候,反光板无需频繁升降,工作效率更高。

在操控上,DSLR-A330无疑鲜明体现出索尼对这一普及型DSLR系列所设定的“简洁易用”思路,事实上A230、A380同样如此。首先是并不复杂的主菜单设置,很少出现那些会令初学者头晕的专业词汇;其次,重要的拍摄调整都被置于Fn键(拍摄功能菜单)中,不但设置起来很直观,而且也减少了机身上的按钮数量;还有以照顾初学者应用为主旨的图形化DISP信息界面(同时也包括传统的标准参数型界面),也可视之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制造商=PHASE;型号=H 25;焦距=0毫米;日期=2009.02.24 14:22:22;光圈=F;感光度=ISO50;曝光补偿=EV;曝光时间=秒;镜头=手动

从顾及入门级用户的使用习惯而言,这一思路无疑值得肯定,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最容易困扰用户的一点在于,当我们将对焦模式设为“局域”时,在拍摄中无法即时调整对焦点;因此如果在拍摄时,突然发现所设定的对焦点无法满足拍摄需求而要进行调整时,必须进入Fn菜单,手动选择新的理想对焦点,然后再进行拍摄。对于静物摄影,这点效率延误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抓拍、抢拍,这的确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将对焦模式切换为“广域”来寻求解决——虽然这并不能完全保证拍摄质量,却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作为入门机型,显然没必要在这方面对A330过分吹毛求疵;事实上,这的确是一款很容易上手的数码单反相机。对于初学者而言,它在操控易用性上有相当优势;对老鸟而言,虽然部分简化会令人感到有些不适,但考虑其价格,A330还是值得推荐的,当然这要建立在良好的图像表现力基础上。那么其画质、色彩等方面,效果究竟如何呢?

我们首先拍摄了A330在打开降噪功能时ISO100、200、400、800、1600、3200各档的画质图样(如上图,JPG直出、全像素100%放大);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ISO800时画面纯净度、解析度已不是很理想。随后我们再对比一下打开降噪与关闭降噪模式下ISO800、1600、3200三档的画质图样(如下图,同为JPG直出、全像素100%放大);可以发现,降噪模式所带来的画质改善虽然可见,但幅度并不大。显然,A330在这方面性能并不突出,降噪算法不甚先进;但这毕竟是一年之前推出的产品,已无法代表索尼现今的水平,而从公布的样张来看,索尼NEX系列ILDC的高感画质应该要比A330上一到两个层次。当然,以后我们会用实际效果对比来验证。

接下来是A330在不同色彩模式下的色彩倾向图样。索尼提供了标准、生动、肖像、风景、夜景、黄昏、黑白等七种创意风格(色彩模式),且每种风格均可调节对比度、饱和度与锐度,我们在拍摄图样时均采用了默认参数。

当然,我们更愿意通过实战拍摄来体现A330的画质。以下是Soomal拍摄的一组样片,图片的最大边长分辨率为1600,可点开后看大图。第一组为JPG直出,均采用生动模式拍摄,除缩减尺寸外不做任何后期润色:

通过这些样片我们可以发现,A330的成像画质有两大优点——首先是宽容度较高、不容易溢出;其次色彩层次感良好;而欠缺处主要在于自动白平衡欠精准,色彩偏黄绿。在实拍中,我们主要使用了美能达经典的AF 50mm F1.7;此外还有少数几张用到了SONY Zeiss ZA Planar T* 85mm f/1.4这支“牛头”。这两支镜头的色彩指标无疑都很突出,而用在A330上所获得的最终成像效果也体现出了应有的厚重与浓郁。此外,A330内置D-R(动态范围)优化功能,在某些高对比度环境下,用户可以通过选择打开优化功能来提升动态范围;对比下面的拍摄图样可以发现,D-R开启或关闭对动态细节确实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在这种极端环境下,收效并不明显。如今,索尼在自己的中高端DSLR以及ILDC上已经搭载了自动HDR功能,效果无疑会更显著一些。

综合起来看,索尼的这款DSLR-A330其主要优缺点如下:

●外观上相、做工扎实。

●操控简洁、易用性强,适合初学者。

●色彩层次感良好,画质饱满。

●折叠式液晶屏设计,取景灵活性较高。

●手柄设计过于紧凑、狭窄,大手握持舒适欠佳、易生疲劳感。

●高感光度画质欠佳,ISO800勉强可用。

●“局域”模式下自动对焦点选择不够便捷。

●价格低廉,性价比极高。

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结合其综合表现,尤其考虑到目前的市场售价,A330的性价比不可谓不高。眼下其套机(套DT 18-55mm F/3.5-5.6 SAM镜头)价格仅3000元出头,可以说是市面上最廉价的数码单反相机之一(DSLR-A230虽然更为廉价,但这款停产产品基本已有价无货)。重要的是,价格平民化的同时A330带来的是操控设计的平民化,并拥有良好的产品工艺和不错的画质表现。虽然DSLR-A230、A330、A380与之前的DSLR-A200、A300、A350相比,在电子性能上的进步并不显著,但索尼显然在改善入门级数码单反易用性、便携性方面在这一代产品上作了有益尝试。然而在便携性上,限于DSLR的结构,索尼并没有取得突破;以A330为例,虽然它并不重,虽然它采用了紧凑型手柄设计,使机身宽度有所减小,但其厚度却丝毫没有降低,因此看起来显得有点“胖”。而在市场策略方面,索尼希望通过压低产品价格的方式来抢占市场,无奈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毕竟在数码单反领域,佳能和尼康的品牌效应实在过于强大了。

对索尼而言,入门级数码单反的开发似乎走入了一条死胡同,或许正是在这种窘境下,索尼才决心开发EVIL类产品,而此前M4/3构架以及相关产品所获得关注与成功显然也是促进因素之一,这让索尼看到了未来可能的出路。从目前已知的信息和样片来看,索尼最新的ILDC在诸多方面的表现都明显强于自己的入门级数码单反,甚至在某些指标上赶超中端产品。由此看来,A330这个定位的产品线的确已经进入了夕阳期;为利于自己E卡口新系统的销售,索尼未来可能会把入门级单反的价格压得更低,甚至可能会彻底停止入门级DSLR的研发。当然,是否能下这个结论,现在还为时稍早,或许待我们试用过了SONY NEX相机之后,才更有发言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头条推荐

评测三星A80和iPhoneXR以及Instagram将不再提供WP系统程序

评测三星A80和iPhoneXR以及Instagram将不再提供WP系统程序

评测65W SuperVOOC 2.0与One Vision新机的价值在哪

评测65W SuperVOOC 2.0与One Vision新机的价值在哪

图文推荐

评测插件完善应用以及vivo X20Plus屏幕指纹版的质感怎样

评测插件完善应用以及vivo X20Plus屏幕指纹版的质感怎样

评测荣耀畅玩7C和三星S10的性能怎么样

评测荣耀畅玩7C和三星S10的性能怎么样

评测努比亚V18与三星S10相机相比谁的拍照技术好

评测努比亚V18与三星S10相机相比谁的拍照技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