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正文

沪深互动易平台留言  碳达峰、碳中和成热搜第一

2021-03-12 08:40:17来源:证券日报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梳理沪深互动易平台留言、询问等,从中透视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十四五”时期如何高质量发展的关注点。

碳达峰、碳中和成热搜第一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自3月1日起,投资者已多次在深交所互动易、上交所“上证e互动”两互动平台上就上市公司“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契机进行询问或讨论。截至3月10日记者发稿,已合计发布相关留言138条。

记者梳理发现,投资者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话题最为关注,相关提问总数居于首位,合计41条,占比近30%。如部分投资者问道“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未来的发展目标之一,公司是否已做好积极把握市场机遇的准备”“贵司在环保主业方面有何计划安排?是否能够支持国家节能减排的碳中和发展战略,将从哪些方面作出贡献”等。

其中有23家上市公司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应,表示将紧跟国家“十四五”时期新能源的发展方向,提高环保与节能的协同创新能力,储备国内国际领先项目和技术,创新科学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碳减排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的重点工作包括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这意味着全社会绿色转型将催生更多能源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这对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来说是个发展契机,特别是市场投资者的关注,可让这类公司获得更多融资用于技术研发,依托更先进的新能源、节能减排技术,加速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十四五’时期,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环保相关的指标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目标中的核心变量,这将对大多数行业的供需、技术产生持久影响。”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以下四个行业的影响将最为明显,一是环保科技产业市场空间巨大;二是新能源的发展窗口将被延长和扩大;三是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相关的环保创新业务将增加,例如建筑业及其上下游,包括绿色建材等需求空间将被打开;四是静脉产业(即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将获得发展机会。此外,在区域层面,由于新疆、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南等地区的能源采集和输送产业需求很大,这些地区的相关区域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预计将加码。

上市公司强调提升核心竞争力

记者注意到,部分投资者对“十四五”时期上市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比较感兴趣,如“公司哪些业务与‘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紧密相连,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制定了哪些相关的发展目标和经营任务”此类问题占比约为17%;还有一部分投资者关注某一具体行业,对上市公司享受的行业扶持政策和行业订单签订情况很是“上心”,相关问题占比约为7%。

刘向东认为,“十四五”期间,产业发展应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等方向,上市公司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主攻方向,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实施技术改造和品牌塑造、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等多种方式,提升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适配性。

与此同时,《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也有一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并购重组的建议,相应公司也做出了回应,表示除并购外,公司的内涵发展将按照战略规划积极推进,并保持原有领域的市场地位。

那么,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上市公司在产业链方面如何布局?陶金认为需做好三方面准备,第一,未来产业链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加强,这要求企业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度降低,因此上市公司要顺应国家内部的产业转移进程;第二,关键技术领域和政策支持的制造业领域将获得来自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红利,在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提高的要求下,相关环节空白还需要上市公司去填补;第三,核心产业链上的配套服务行业也将获得很多发展机会,物流、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商业咨询、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长期增长的趋势明确,值得相关上市公司及早布局。

上市公司方面则表示,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将加快产业链布局,以自主品牌核心能力建设为主要抓手,以重大创新成果持续快速落地为驱动,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全面推动创新转型与升级发展,以迎接“十四五”规划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刘向东看来,上市公司可以利用直接融资的优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提升,以产业链现代化为目标,着力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同时加大产业创新力度,加紧谋划未来产业,提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侯捷宁 杨洁)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