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正文

破解“三点半难题” 政策助力齐推进

2021-03-15 07:59:59来源: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夕,教育部再次就校内课后服务发声,要求各地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自2017年各地陆续试点实施以来,课后服务已经从单纯帮家长解决放学接孩子的“三点半难题”,发展为学校教育提质增效减负的重要一环。如何才能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各地都在积极探索。

家长反映“不解渴”

2017年2月24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

政策发布后,各地陆续进行探索执行。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全国36个大中城市66.2%的小学、56.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43.2%的小学生、33.7%的初中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帮不少不能按时接回孩子的家长解了燃眉之急。

不过,关于课后服务“不解渴”的声音也一直存在。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一方面是无法切实衔接家长下班时间。校内课后服务的结束时间普遍在下午5点至6点之间,而有些家长6点之后才下班,仍旧来不及接孩子;另一方面,受限于人力与经费,不少学校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看护服务,也就是将学生集中在一个班里写作业、上自习,由一位值班老师照看。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自学效率低,宁愿多花钱把他们送去辅导班。

“我女儿班里有将近50个学生,参加学校课后服务的孩子一个巴掌数得过来。”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区的二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每天中午、下午一放学,就有很多小学生排着队去周围的“小饭桌”。与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相比,“小饭桌”能更好地满足家长的需求:提供伙食、能睡午觉、关门时间晚,还有老师一对一辅导作业。

服务升级有困难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普教科副科长潘玲琴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现在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还是以看护为主,对学生发展助力有限。有些家庭如果不存在实际接送困难的话,就不会让孩子参加。

“如果我们的课后服务能达到真正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发展的层面,势必会有更多家长和学生愿意参与其中,但现实是,当前学校又无法抽出足够的师资予以应对和支持。”潘玲琴坦陈学校在发展课后服务上的为难之处。

“让课后服务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这是目前的困难,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潘玲琴说。据她介绍,吴江区自2018年开始提供课后服务,已实现全区46个小学校区全覆盖,除了看护之外,还会辅以一些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开展的社团活动。

今年2月23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在时间安排上,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在服务内容上,尽量指导学生的作业在学校内完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阅读、兴趣小组以及社团活动。“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活动。”

“这就改变了课后服务只是解决接孩子困难这一定位。”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上述教育部的要求传递出课后服务三方面的转变:从解决部分家长接学生的困难,到吸引所有学生参加;从提供看管的基本服务,到开设丰富的兴趣课拓展学生素质;从校内减负,到学校教育提质增效整体减负。

政策助力齐推进

熊丙奇认为,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让学校教育承担更多责任,有利于实现学生和家长的整体减负。而要实现这样的转变,需要从经费、师资和管理等方面入手,一一解决发展课后服务的掣肘因素。

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已有多地发布相关政策,升级对学校提供课后服务的要求,并为其提供助力。

2018年9月,北京市教委发布《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规定全市中小学原则上每天在完成规定课时之后提供课后服务,时间到下午5点半。去年1月,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加强体育锻炼为重点,全面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今年3月1日新学期开始,北京市顺义区决定将区内中小学课后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7点,以更好解决家长的难题。

石家庄市在《关于做好2021年春季学期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将校内课后服务时间规定为中午饭后至下午上学前、下午放学后至下午6点前两个时段,下午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得早于下午6点。且2021年财政预算列支3000万元用于主城区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

深圳市在今年3月5日正式生效的《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中要求学校在开展学生自主作业、教师答疑辅导等学习活动之外,组织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的社团活动与校本课程,并为每生每年提供1000元标准的专项经费支持。(王立芳)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