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前沿科技正文

评测AKG K812 耳机和小米笔记本Air的价格怎么样

前沿科技 2020-01-09 10:10:33

7月27日,著名国产手机厂商小米发布了第一款笔记本电脑:Air。小米笔记本Air共有两个型号,分别是Air 13.3寸和Air 12.5寸。配置如下图,就不再叙述了。

不久之前我在文章里还表示不看好小米笔记本,但细细看了一下Air的外观、性能和售价之后,发现小米确实还是有用心对待他们的第一款笔记本的。当然,“用心”和“诚心”还是不一样的,个人觉得Air在某些方面为了迎合消费者,还是有点扭曲的。下面就来谈谈我眼中的小米笔记本,当然,作为以配置见长的我,主要还是讲讲Air的配置。

从小说起,12.5寸的小Air采用的是Core M3-6Y30处理器。M系列是Intel Core的超低功耗系列处理器,M3-6Y30则是其中最低端的型号。主频为0.9~2.2GHz,TDP 4.5W。这款处理器应付日常办公上网影音还是没问题的,低功耗保证了续航能力。要知道小尺寸的Air只配备了37Whr的电池。据小米官方公布,小尺寸的Air续航可以满足在线视频播放9.5小时,本地视频播放7.5小时,网页浏览7.5小时,表现中规中矩。

小尺寸的Air没有配备独显,采用的是核心显卡HD 515。HD 515在性能上还是强于HD 4400的,所以玩玩LOL也是完全没问题的。低功耗的CPU加核显使得整机发热也很低,所以这款小Air采用的是无风扇被动散热,加上金属外壳导热,相信散热方面不成问题。

4G的DDR3L内存和128G的SATA SSD,可以说符合它的身材和它的价格,很适合外出办公的白领,偶尔用来拿盘首胜也是没问题的。

其实3000的价位想买一款比较正常的笔记本,那还是挺麻烦的,想要挑出一款全金属、轻薄、性能够用、设计又符合商务人士的笔记本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这款小Air还是让我眼前一亮的。直到我看到了之前发布的联想小新Air 12:一模一样的配置,38瓦时的电池,同样是全金属外壳、无风扇、12.2寸,连名字都一样!售价是2999。当然小Air还是比小新Air 12薄了5毫米、轻了1.7千克的。

小米瞄得很准,但开枪还是抖了一下。不知道以小米的新声音能不能盖住联想老大哥。

如果觉得小Air在低端市场竞争不大不过瘾的话,那大Air一定就争议多多了。把i5 6200U、GTX 940MX独显塞到尺寸如此小的壳中,无疑是在挑战市面上的绝大多数笔记本厂商。在我的印象中,这样的配置加上这样的设计,最后一次还是出现在售价万元的Surface Book中。

i5 6200U是Skylake架构的低电压处理器,主频达到2.3~2.8GHz,TDP(功耗)为15W,性能还是不俗的。

GT 940MX则是GT 940M的升级版,主要区别在于支持DX 12和GDDR5内存。大Air正是采用了1G的GDDR5内存。GT 940MX虽然不敌GT 950M,但几乎是可以在1080P下流畅运行大部分网游的。LOL就不说了,玩守望先锋虽然不能开到最高画质,但中画质还是没问题的。

同时,大Air配备了8G DDR4 2133内存,够用了;关键是这颗256G的 PCI-E x4的SSD,可谓是点睛之笔。

4999的售价单从配置上看并不便宜,但4999要买到全金属机身、轻薄设计、时尚的外观,还要有如此的性能,除了大Air以外还真没多少。

总的来说,大Air比较适合对外观、重量、厚度和性能有一定要求的用户,适合影音和要求不高的网络游戏用户。

“老汤你今天怎么了?怎么都不吐槽Air这不好那不好了?你平时不是最喜欢挑刺的吗?”

别急,吐槽的地方要来了,接下来从四个方面说说我对Air的不满和疑虑:

第一方面想说的是外观。

外观上大小Air是十分接近的:全金属机身;金、银两色;A面没有任何Logo或者纹路,唯一的Logo印在了B面屏幕下方,这在笔记本里还是头一次见。不少人曾幻想着小米的Logo印在A面该有多丑,这下算是彻底放心了。A面不做任何设计实际上也是降低成本、制造差异化的手段,这招确实不错。第一眼瞄上去有一种很素的感觉,尤其是金色版本,居然显得有点文艺。这也是让阿汤哥我对小米笔记本改观的最直接原因。

但翻过来一看D面,你又会打消以上的所有幻想。5颗防滑垫、7颗暴露的螺丝,说不清楚是如何破坏了这个看似整洁的D面的。

侧面采用了比较平的设计,边缘弧度不大,所以看起来没有宣传的那么轻薄,但在制造工艺和成本上还是省了不少的。13.3寸的Air拥有两个USB 3.0和一个Type-C接口,视频音频方面则是配备了一个HDMI和3.5mm。得益于平整的机身,接口间距也比较大,接口虽不多,使用起来应该还是挺方便的。

12.5寸版本则是减掉了一个USB 3.0。这就有点不好说了,比如我码字的时候一般都要插鼠标和键盘,只有一个USB接口就必须要拓展坞了。入手之前还要仔细考量一下。哦对了,适配器是Type-C接口的,适配器除了可以充电,还有2个HDMI接口和3个USB接口,插上适配器之后接口还是很够用的。

另外一个不同点就是耳机孔移到靠近手腕处,我一直在思考这个改动,不知道会不会碍手,反正经常码字的我不太有好感。

背光键盘是一大亮点,实用性指数飙升,可惜亮度是固定的3 nit。键帽边缘做了圆滑处理,远看还不觉得,近看会显得键帽变胖,整个键盘显得不精致。方向键压缩了上下键,虽然很多厂家都这样做,不过我自己是不喜欢方向键做任何压缩的,尤其是这种上下键压缩,用惯台式机键盘的我是难以接受的。

键帽有一定弧度,触感应该是不错的,但金色带弧度的键帽因为有阴影而显得有点脏。官方键程称为1.3mm,不算长。不过为了轻薄,这点牺牲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经常码字的人都会另配键盘。就看图而言,键程比Macbook长,习惯Macbook的同学应该会觉得不错。

第二方面要说的是大Air的散热问题。

虽然最好还是等测评出来再聊散热问题,但我在心中真的忍不住打一个大大的问号。i5处理器加独显塞在如此小的尺寸里面,散热确实是个难点,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大Air的散热设计:

怎么样,有没有很眼熟的感觉?我曾在一篇文章里面狠狠吐槽了这种把CPU和GPU用一根热管串在一起集中供暖的行为。马上出来了一个鲜活的例子是闹哪样?还有这个双风扇,不是,哪有你这样双的啊?我是真的没看懂。

图片来自小米官网截图,文案写的是“将热量从左侧送至右侧风扇集中排出”,实际上还好,因为采用的是转轴出风而不是侧面出风,不然鼠标手就要熟了。

散热区域跨度很大,发热源的位置还是要看测评结果。不过如果散热真的存在问题的话,热源很可能出现在WASD区域,那就真的完蛋了。

不过小米在宣传网页上特地摆出了散热设计,看起来还是蛮有信心的,毕竟用的CPU和显卡都并非顶级。在此建议等测评结果出来了再考虑入手。

第三方面想聊的就是开头说过的“用心”和“诚心”。

实际上大Air在性能上处于略尴尬的位置,因为5000这个价位充斥着各类游戏本,如果是一个游戏玩家很难会选择GT 940MX这种低端货。但小米明显不想放弃这块肥肉,毕竟游戏本是笔记本的中流砥柱。不顾散热难、不顾厚度处理,i5和独显都要挤进来,这一下让大Air的定位变得非常模糊:你不知道到底要买来打游戏还是买来办公。小屏幕、时尚的造型、轻薄的设计,让它看起来想一台商务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性能,又让它和游戏本沾点边。

我觉得大Air的配置有点想要讨好小白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小米“用心”而不“诚心”。

虽然游戏本轻薄化是最近很火的方向,但我觉得时机依旧未到。看看这方面的代表雷蛇灵刃系列游戏本,再对比一下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游戏本我们发现,目前还是厚的最能保证游戏体验。当然,这一切还要考虑市场的需求,最终的考核还要看看市场的接受程度和用户的满意度。

我也希望事情不是想我所想的一样灰暗,而是这样的配置是可以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的。

第四点和笔记本本身无关,想吐槽一下小米。

以下言论在我心目中客观公正,可能会引起米粉的不满,请米粉们绕道……

首先要说的是准备这篇文章时翻阅的小米笔记本官网介绍网页,外行看起来还挺高大上,实际上文案含糊不清、逻辑混乱。最大的问题出现在这一页:

这是“设计”一栏的某一页。我也不知道专业名词是什么,反正就是在同一页中会多次切换文案,切换完了之后居然翻不到下一页了!这是个Bug。Chrome和Edge都用过,翻不了页。

实际上这个网页设计可以说是照抄Apple的,内容还增加了不少,分类不太明确,还出了Bug。我也不知道这能不能反映小米的态度。

另一方面说的是小米对Air的宣传。我没有看发布会的直播,我怕很雷,结果网上确实说很雷,主要是很土。在宣传游戏性能的时候摆上台的居然是三亿小学生的梦想穿越米线!

好好好,我就当你的受众是小朋友,行吧,那接下来的你怎么解释?

在宣传轻薄的时候用来对比的是Macbook和硬币,震撼的地方来了:

乍一看是一张很普通的硬币对比图,左边是Macbook,右边是大Air。仔细一看发现是用Macbook机身前端也就是最厚的地方,比自家Air的尾部也就是最薄的地方。

可能这是常用的宣传手段吧,我不知道。反正作为一个吹毛求疵的人,如果要喜欢一个品牌,那个品牌和它的产品,都一定不能有半点瑕疵。

尤其是在心灵上。

AKG K812 耳机产地和声音表现一致性 奥地利产对比斯洛伐克产

在2015年10月,Soomal发布了《爱科技 AKG K812 头戴式耳机测评报告 对比森海塞尔HD800》[作者:Soomal ] ,这只耳机来自网友送测,Soomal一直到2016年1月份才归还了这只耳机。由于Soomal的编辑们对K812的喜爱远远超出森海塞尔HD800,大家讨论认为K812很有测评参考价值,所以赶在“双11”AKG官方优惠之际,花5999元买了一只。随后煲机,打算和网友送测的那只进行对比,所以归还时间也比较晚,感谢网友对Soomal的支持。

为什么要写今天这篇文章呢?对K812有些研究的发烧友应该知道,AKG K812有两个产地,奥地利和斯洛伐克。奥地利产K812,如图所示Made in Austria印在耳机支架外圈;而斯洛伐克产的K812,只是在内圈贴了一张胶带纸写明了产地。Soomal双11买到的是斯洛伐克产的K812,编号大概101xx,一万号刚过。而网友送测的K812编号为54xx。当然,产地和编号现在对于K812来说都不稀有,不过似乎正在销售的K812,斯洛伐克产的均在1万号以后,而奥地利产的在1万号以前。网购成就价格,奥地利产最便宜6600元左右,斯洛伐克产会便宜500元左右。

作为一款1000美元以上定价的耳机来说,短短两年多一点地时间已经卖掉1万只以上销量已经非常可观。而在AKG K812官方页面上可以看到,这款耳机的装配,除振膜以外,其他大多数均要手工装配。这一万多只耳机能否保证良好的一致性呢?Soomal没有办法验证。但从森海塞尔HD800的体验上我们发现,对于这种级别耳机来说,听感上完全的一致可能是可遇而不可求。但不同生产年代[耳机编号]的差别,有条件的话可以作为参考。

恰好,在Soomal发布了K812的测评后,不少“壕网友”马上中毒购买了K812.我们有机会又找到一只2900编号的奥地利产K812,这样,三只K812进行对比,看看到底有没有产地或编号导致声音的不同呢。

答案是肯定的!不过不要担心,并没有HD800早期编号和1万号后差别那么大。从我们手中的两只奥地利产K812[5400和2900编号]以及一只斯洛伐克产K812[10100编号]主观听感来对比。

奥地利产K812整体声音更为松弛,中高频部分更显的温暖柔和,小提琴声音表现的更偏温暖,瞬态表现相对柔和速度稍偏慢。中高频衔接部分,声音想对更为均衡。在人声表现上,奥产的K812比较松弛,女声,哪怕是一些重口味的口水歌女声,也不会显得非常突兀。而成熟男声,能体现出中低频衔接的自然和细腻,音色饱满,立体。

而斯洛伐克产K812声音当然相对紧凑一些。对于听感来说,可能在中高频部分会带来相对不太舒适的负面结果。主要表现在,弦乐的高频表现收的比较紧,高频与中高频一段的声音要比奥产K812干了一些,在比较柔和的音乐内容上,表达的就不如奥产的细腻。不过在高频到极高频部分,斯洛伐克产的声音更为凌厉,瞬态速度更快,搭配中性音源时密度会稍好一点点于奥产。在人声表现上,奥产优势比较明显,声音柔和,中高频衔接更为均衡自然。而斯洛伐克产K812中高频部分显得有些“空”,瞬态收的较快。而在与中低频衔接部分,奥产自然更为柔和,但如果播放大提琴、鼓等乐器时,斯洛伐克产K812瞬态较快的优势会有所发挥,声音线条感优于奥产K812.而在低频方面,相对来说奥产的K812对音源要求稍高,例如iPhone之类,低频就有些控制不住,会糊掉。而斯洛伐克产低频则相对更为紧凑,尤其是在下浅比较深的部分。

通过以上描述,K812的用户和打算购买K812的用户不要纠结。一方面,我们无法确认这种差异是因为产地或编号不同造成的,因为验证条件不足,但既然写了这篇文章,希望K812的玩家和用户分享一下听感,虽然描述听感并不是那么容易。另一方面,我个人感觉,即便真的两个产地或编号的K812声音有所差别,这种差别虽然很容易察觉,但斯洛伐克产的K812仍然保留了K812绝大多数的优势,仍然是非常出色的耳机,整体水准肯定没有下降。第三,如果很在意中高频的柔和感和中频的松弛感,出于保险起见,推荐买奥产K812,毕竟现在还是很容易选择买到的。

耳机产品声音表现的一致性一直是发烧友们关注和喜欢争论的话题,从耳机从振膜的获取到单体组装,保持理论上严格的一致性非常困难。开放式的头戴式耳机更是如此,我们遇到过HD800不同编号巨大的差异,我身边朋友的HE560也和我自己使用的那只有明显可闻的差别。当然,耳机运行时间长短对于振膜疲劳度来说肯定也不同,我可以确认我们手中这只HD800在煲机几百小时和3000小时以后有比较明显差别。

不过,我们手中还有不少价格较低的小耳塞,曾经拥有过多条,一致性远远好于头戴式耳机。例如创新Aurvana Air、Vsonic GR07系列、VSD3系列、UE900、Westone W4R,虽然我们有的样本可能也就2条,但有的样本多大十多条,它们差别很小一致性也许是不错的。

也许,这其中的细小差别就是HiFi发烧友的乐趣,其中也许有纠结苦恼,但也是经验的积累。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一致性问题呢?欢迎留言讨论。另外,尝试征集一条5000号左右的HD800。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头条推荐

评测三星A80和iPhoneXR以及Instagram将不再提供WP系统程序

评测三星A80和iPhoneXR以及Instagram将不再提供WP系统程序

评测65W SuperVOOC 2.0与One Vision新机的价值在哪

评测65W SuperVOOC 2.0与One Vision新机的价值在哪

图文推荐

评测插件完善应用以及vivo X20Plus屏幕指纹版的质感怎样

评测插件完善应用以及vivo X20Plus屏幕指纹版的质感怎样

评测荣耀畅玩7C和三星S10的性能怎么样

评测荣耀畅玩7C和三星S10的性能怎么样

评测努比亚V18与三星S10相机相比谁的拍照技术好

评测努比亚V18与三星S10相机相比谁的拍照技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