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耳目”掌控生长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千百年来,农业生产“看天吃饭”。如今,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化不断深入,数字农场方兴未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成为新农资;农产品生产、管理和销售正向“看数吃饭”迈进。
数字“耳目”掌控生长
在福建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从测土测湿到控肥防虫,都无需人工亲力亲为。这是因为茶园内安装了5G全景摄像头、5G物联网探针采集器等设备。通过这些“耳目”,茶农杨文春可以在手机上的物联网监控平台,实时监测茶园生长环境数据。
“过去需要时不时巡山查看病虫害,现在通过‘5G+物联网’实时监控,省时省力许多。”杨文春说。茶园还利用AI技术对病虫害等茶叶生长环境进行分析,为各环节精准管理提供依据,形成全流程溯源数据链条。
这类数字“耳目”不仅在种植农业中实现了高效精准管理,也在养殖业中为生物安全防控保驾护航。在福建福清的星源农牧生猪养殖场,安装在猪舍棚顶的智能摄像头沿着轨道来回移动,盘点生猪的数量,估算每只猪体重,自动投喂机计算每头猪的精准需求。传感器和摄像头还能检测到棚屋内氮和二氧化碳水平,一旦达到阈值,通风系统就会自动开启。
“从传统养猪到智慧养猪,不仅解放了劳动力,也大大降低猪的得病率,猪的存活率提高到91%左右。”福建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科技特派员吴飞龙说。
“直通车”服务实现指尖配送
在农机、肥料、农膜等实物农资领域,数字技术搭建的农业服务平台,正推动广袤大地上的农业生产实现降本增效。
甘肃省临洮县孙家村村民孙春胜打开手机,通过钉钉数字临洮2.0—线上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购买所需农资。“从这里购买化肥不但有补贴、便宜,还送货上门,而且能保证质量。今年我种的两亩多蔬菜,每亩地化肥能省80多块钱,省钱的同时也不用担心化肥的质量。”孙春胜说。
孙家村是较早尝鲜“数字农业”的村庄。孙家村副支书孙军华说:“全村家家都用钉钉采购。村民通过钉钉群,把所需要订单统计后给惠民农资下订单,实现了统一配送、统一领取。”
大城市写字楼白领们使用的办公软件,在农民手中,成为采购实惠农资的利器。截至目前,临洮县已有18.2万名群众像孙春胜一样,手机安装上钉钉,享受到线上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
目前,依托数字化服务平台,临洮县为3万余户群众线上下单、直供配送农资3.2万吨,为农户节约购买成本800多万元。农资企业也节约了营销成本,走出“卖肥料”的限定,腾出手来延伸服务。
发展智慧农业 用数字武装农民
农业数据资源丰富,农民对数字技术的需求迫切,农村发展数字经济潜力巨大。不过,与工业和服务业相比,农业不仅数字化水平处于相对较低位置,数字化速度也相对较慢,数字化提升空间巨大。
从2017年开始,福建省组织实施农业生产智能化提升工程,每年建设一批现代农业智慧园。目前,已建设国家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4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5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700个,辐射带动全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多家开展农业信息化改造提升,推动农业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深度融合。
通过数字武装农民的大脑是目前发展智慧农业的根本要务。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奇峰介绍,目前我国通过“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每个村建立益农信息社,专人为农民提供各类公益信息。此外,全国性的科教云平台汇集全国50万农技人员以及近5万农业专家,帮助农户和专家对接。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
全球手机行业Q1利润突破1亿美元 苹果智能手机阵容更受欢迎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公布的最新报告,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在今年第 1 季度的利润...
202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