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 正文

南北大众都停产?汽车芯片短缺引关注,国产化替代机会或将来临

2020-12-08 08:11:58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上汽大众4日停产,一汽-大众月初停产……”进入2020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一个周末,汽车行业被“停产”传闻吸引了眼球,尽管汽车芯片“断供”导致停产的传言虚实未明,但却引发了对汽车芯片的广泛关注。

相关汽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有没有停产?芯片“断供”、“涨价”是否是真?“芯片危机”对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影响如何?国产化替代是否有戏?为解开这些疑团,《中国汽车报》记者作了调查了解。

南北大众都停产?

“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也已经与总部、相关供应商展开协调工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徐颖对记者说,虽然芯片供应情况严峻,但目前相关车辆的客户交付没有受到影响。

“大众中国方面统一在协调供应商的资源,目前没有影响到正常交付。”一汽-大众相关负责人所言,与大众中国方面口径一致。该负责人进一步说,芯片供应数量有点问题,但没有传言说的那么严重。

“由于全球芯片产业供应短缺,上汽大众个别车型的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上汽大众方面公开表示,汽车芯片的供应能力不足是目前全球行业性的问题,对全球汽车厂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事实上,芯片并不是直接进入整车企业,而是对接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此次出现供应紧张问题的汽车芯片,直接受到影响最大的是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ECU(电子控制单元)两大模块,通常是由一级供应商提供给整车企业。在国内市场尤其是合资车企中,博世与大陆均为主要的系统供应商。来自大陆的信息显示,其ESP目前库存为1万套左右,距离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目前博世、大陆方面均已公开表示,汽车生产所需要的半导体元件可能会短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了其全球生产。

大陆方面声称,“尽管半导体制造商已通过扩大产能来应对需求,但所需的额外产量将在6至9个月内完成。因此,潜在的交付瓶颈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由此,受制于芯片供应短缺,12月份有可能有15%的国内汽车生产受到影响。

“今年12月是过去十年来最紧张的一个月,芯片等物料供应太紧张了!”从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的话语中,不难看出行业对芯片供应短缺的忧虑。

缺“芯”现状究竟如何?

“近期的芯片供应紧张,作为一级供应商其实我们从今年第三季度就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而且涨价已成趋势。”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洪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的疫情带来停工停产及复工复产,导致芯片订单取消之后又大幅增长,而欧美地区的车企由于疫情反复也出现了芯片需求订单的多次变化,这些与以往不同的情况使得汽车芯片生产商难以应对,生产计划被打乱。目前,国外芯片生产商基本以订单为准组织生产,而且要求订单不可取消,近期随着产量回升而增加的订单,很多难以在年底之前完成。

徐颖表示,今年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一些特定汽车电子元件的芯片供应。中国汽车市场的全面复苏也进一步推动了芯片需求的增长,使得情况变得更加严峻,并导致一些汽车生产企业面临供应中断的风险。

“产量不足是现实,从原材料到形成芯片产品出厂,过程一般至少需要20周以上的时间。”浙江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郭川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虽然在芯片上有一定储备,但是明年的情况仍难以预料。今年以来,汽车芯片供应商基本都在涨价,大多以5%为一个台阶。这样一来,必然导致零部件供应商提高对整车企业的供货价。

其实,早在11月26日,恩智浦就发布了涨价通知,称受疫情影响,恩智浦面临产品严重紧缺和原料成本增加的双重影响,决定全线调涨产品价格。而瑞萨也已公告,将从2021年1月1日起上调芯片等产品价格。

“如果是大众汽车出现芯片供应紧张问题,由博世、大陆这样的巨头去协调供应,或许可以找到更多的芯片供应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般国内企业的协调难度就会很大。”杨洪认为,芯片再度供应紧张,反映了国内汽车芯片短缺的严峻现实。

“国内汽车用芯片进口率超过95%,而且像ESP、ECU、先进传感器、车载网络、三电系统、ADAS(辅助驾驶系统)、自动驾驶等关键系统的中高端芯片,基本被发达国家的企业垄断。”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国产汽车芯片的短板,一直是国产汽车零部件中“卡脖子”的问题,而且正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步伐的加快日益凸显。

国产化替代机会来临?

“客观上,这给国产汽车芯片带来了机遇。”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市场高级总监贾建龙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芯驰是正在向这个目标的努力者之一。

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加速发力汽车芯片。记者在企查查上检索到,华为全资子公司哈勃科技已经投资国内17家本土芯片产业链上的企业,包括芯片生产、封装、测试等,而主营业务包括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华为,自己已经拥有海思芯片设计公司,有较强的芯片设计能力。

“缺芯”带来的尴尬,今年在诸多因素交汇之下表现得尤为突出,得到了国家、行业、企业等层面的多方重视。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支持芯片产业发展作出部署。11月20日,在工信部、科技部支持下,国内120余家整车及零部件、芯片企业成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打通自主汽车芯片应用的技术通道和产业通道,努力实现汽车芯片的国产替代和国际开拓,早日建成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生态链。”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董扬所言,凝聚着行业的厚望。

通常情况下,一种汽车芯片上车服务的时间达10~15年,从设计到测试完成各种验证与认证,最快也需要2~3年的时间。“因此,实现汽车芯片全面替代进口产品还需要努力,需要时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的现实使企业认识到,想依赖国外越来越没有可能,实现自主可控才能行稳致远,这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

(赵建国)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