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 正文

“科技吉利”打出“组合拳” 急于转型为哪般

2021-02-19 11:10:45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与百度携手,与腾讯合作,与富士康合资,收购力帆、国金……一系列“官宣”在汽车行业密集刷屏。“不是新势力胜似新势力”,互联网上的这句话,说的就是近来的吉利控股。分析吉利的这一系列动作,都离不开“科技”两个字。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直言:“全球发展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科技高度、创新速度、变革力度。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吉利主动迎接变革,以创新引领发展,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新优势,与全球伙伴联合,通过协同和分享占领技术制高点,推动出行领域变革,为用户持续创造价值。”其所言,似乎是为此作出了恰当的注解。不过,行业也有担心,一路买买买、一路扩张的吉利,会否患上大企业病?

►“科技吉利”打出“组合拳”

“吉利品牌正式全面迈进‘科技吉利4.0’时代。”早在去年6月,吉利控股首席执行官、总裁安聪慧就这样公开宣布。的确,如今的吉利汽车,已经将自己定位于数字化、科技型企业,其一系列新动作无不打上“科技”烙印。围绕于此,今年以来,吉利已经踢出了“头三脚”,打出了“组合拳”。

新年伊始,吉利的第一“脚”,是三大合作项目。1月11日,吉利控股宣布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双方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在智能汽车制造相关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随后与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签署的战略合作中,虽然没有整车业务,但同样是围绕科技感满满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底座、数字化新业务及低碳发展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吉利与富士康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同样吸睛,双方决定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

吉利的第二“脚”,是“接盘”。近来,吉利一口气接下了破产的力帆、徘徊在低谷的国金和唐骏汽车。吉利科技接下力帆后,将力帆股份更名为力帆科技,从名称上定义了其发展路径。目前已经形成的共识,就是“加强研发,推进力帆的科技转型”。而国金同样收在吉利科技名下,并将以原国金汽车生产厂地、设备、资质为基础,落地年产15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唐骏则是吉利加速布局高端智能轻卡,从而完善商用车科技体系的重要一步。

吉利的第三“脚”,是发布新的品牌标识,追求内外一致。1月20日,吉利发布新的企业品牌标识,由蓝色变为灰色,新标识更加简洁并具有现代感。吉利方面表示,这种变化将带来更富科技感的视觉语言。

“科技创新是引领车企发展的第一动力。吉利近来以更快的节奏、更大的力度通过合作、收购、官宣等形式,大力实施‘科技吉利’的布局,意在以此形成助推企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中南大学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研究员时蔚然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型已经成为近年来车企发力的共同目标,而吉利明确提出“科技吉利”,说明吉利对此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和路径,且沿着这一方向不断加速,从而引发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急于转型为哪般

“转型不努力,企业徒伤悲”,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转型,尤其是科技转型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阶段。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发展趋势,在某种意义上使如今的汽车比传统汽车有了质的变化,再也不是车轮加底盘、发动机就能解决,反而更多需要当今处于科技前沿的智能化等高新技术,在这样的汽车产业变革背景下,不重视科技就意味着会被市场淘汰。”招商证券分析师马宏图表示,这也正是吉利急于转型的内在原因。

“智能汽车时代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与体系力的竞争。”李书福两年前就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吉利将向全球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也正因如此,“科技吉利”的全新目标浮出水面。

提出“科技吉利”以来,吉利的科技创新渐行渐快,成果也在逐渐显现。长期关注吉利的马宏图以吉利在动力系统领域的科技创新为例解释说,首先,吉利以科技创新的DNA,打造系列动力产品。吉利针对旗下新一代动力总成“吉利智擎”进行了全面升级,使其涵盖了智擎T动、智擎混动、智擎电动、智擎醇动、智擎氢动等传统能源、新能源及节能动力的系列技术,形成了动力总成系统,以及家族化的标志。其次,吉利的确在技术研发上下了功夫,无论是传统内燃机的挖掘,还是纯电及混动,如今吉利在整个动力总成上的科技布局可以用“大而全”来形容,这也意味着即便面临重重技术挑战,吉利也能够有的放矢去应对,而不至于措手不及。

“‘科技吉利’是以科技、智能、互联对汽车定义的重新解构。”时蔚然认为,这可以从吉利不遗余力抓科技创新中看出端倪。一是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汽车将从“硬件定义汽车”迈向“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是继智能手机之后又一个技术快速迭代的重要领域。同时,新能源的加入,使汽车成为融合众多高新技术的重要科技创新领域,“无科技不汽车”并不夸张。二是吉利从科技窥见未来,除特斯拉外,吉利是第二家造车又“造星”的车企,技术体系覆盖从研发、制造到应用全产业链。三是从近来的芯片危机中可见,智能汽车正在容纳更多的通信、导航、芯片、硬件和软件,在这些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不奔跑追赶,就会落伍被甩掉。四是“科技吉利”内涵丰富,从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到共享出行、飞行汽车、车联网、锂电池梯次利用、充换电基础设施、碳循环制甲醇等创新商业模式及前沿技术方面均有所布局。由此,吉利正在构建一个从研发到应用多层次的立体版的“科技吉利”。

“以往的汽车企业,专心造好车就是‘优等生’,但是,进入智能汽车时代,没有科技创新作为依托,没有核心技术作为支撑,很难造出好车。”在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刘瑞看来,打造“科技吉利”使吉利正在进入一个意识超前、技术超前、创新超前、产品超前、

►谨防患上大企业病

在给予“科技吉利”大步走充分肯定的同时,行业也提出了担忧:步子迈得太快、太大,谨防患上大企业病。

摊子太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在管理学上被称为“大企业病”。眼下,随着“科技吉利”的推进,吉利控股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并涵盖出行服务、数字科技、金融服务、教育等业务的全球创新型科技企业集团。旗下布局有新能源科技、共享出行、车联网、智能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激光通讯等前沿技术领域。门类之多,规模之大,不禁令人担忧,吉利会患上大企业病吗?

“应该不会。”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曹鹤表示,“‘科技吉利4.0’的内涵已经超出了一般同行的想象,展现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而且吉利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从技术层面看应该不会出现大企业病。”,另外,他指出,从吉利的“奋斗者文化”等企业文化层面看,“科技吉利”能更好地成为企业发展的凝聚力,成为员工奋斗的统一目标。当然,吉利也需要群策群力、更加专注,相信吉利有能力绕过大企业病的陷阱,达成“科技吉利”的目标。

对此,业内人士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几乎每家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都会患上大企业病。”时蔚然谈到,随着“科技吉利”的发展,通过一系列兼并和收购,吉利的版图越来越大,多类型业务、多模式合作,以及将业务延伸至飞行汽车、通信卫星等广泛的领域,摊子已经铺得太大。既可以认为是有超前的意识,也可以认为是超出了企业现有的管理能力。以往有不少企业因为追求规模化,不断延伸业务范围,跨界经营业务太广,最终导致首尾难顾,产生了负面影响,既没做好主业,副业也陷入困境,因此,一家民营车企是否有消化诸多业务的体系实力,是否还有精力做好做精主业,值得认真考虑。

“科技创新必然是超前的,规模大小与是否成功没多大关系。”马宏图表示,并不反对企业围绕主业,向相关科技领域全面铺开。但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能涉猎太多,像某些大型企业一样患上大企业病,削弱创新能力,组织机构涣散、管理效能低下,无工作效率可言,就得不偿失了。

“‘科技吉利’必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创新体制和机制,以往有很多企业倒在体制机制不畅上,因此,这才是需要高度警惕、并需要首先探索和解决的主要矛盾,也是科技创新发展之本。”刘瑞表示。(赵建国)

频道精选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