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正文

新能源汽车市场涨声一片 550万销量还有望达成吗?

2022-03-23 08:44:50  

如今想买/换车的朋友,内心一定很焦灼:一边是油价凶猛的涨势,足以劝退很多潜在车主;另一方面,电动车更是动辄上万的涨幅,而且保险、维修成本也居高不下。

根据最近一次国内油价调节窗口显示,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750元和720元。涨价后,国内95号汽油基本全面进入了9元时代。有网友甚至向新能源车主道歉称:“以前是我狭隘了,现在上车已经来不及了。”

“来不及”的原因在于不甘心。特斯拉一周内涨了三次,被戏谑为“理财产品”,其他品牌也纷纷跟进。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新能源车型补贴退坡;二是芯片荒叠加疫情、战争和日本地震等多重影响,使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此外,不断攀升的保费和维修成本,也对市场影响颇为明显。

种种迹象表明,在疫情第三年,汽车市场或许将经历比前两年更难的局面。

新能源汽车市场涨声一片

过去一周时间内,特斯拉、比亚迪、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几何汽车纷纷宣布旗下车型上调售价。据央视财经报道,进入3月以来,已经有近20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继新能源车型1月集体涨价之后,第二轮涨价潮。

如果说上一次涨价更多是受补贴退坡影响,这次影响价格上涨的原因其实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根据理想汽车CEO 19日微博发文称,这次涨价还没到结束的时候。

李想称,“目前来看,和电池厂商已经合同确定了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基本上就都立刻宣布了涨价。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还没有涨价的,大部分是涨价幅度还没有谈妥的,等待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言下之意,这波涨价,理想大概率也是要跟进的。

而目前已经公布涨价的车型,涨价幅度也是参差不齐。比亚迪、小鹏、哪吒汽车都经历了1月和3月两波涨价潮,但价格涨幅都不大,前提是,参照对象是特斯拉时。#特斯拉8天内三次涨价#的标题在车圈广为流传。

但实际上,并不是每次涨价都针对同一款车型。3月10日,特斯拉宣布Model 3全轮驱动高性能版、Model Y全轮驱动版、Model Y全轮驱动高性能版三款车型涨价一万元;而3月15日,官宣的涨价车型为Model 3后轮驱动、Model 3全轮驱动高性能版、Model Y全轮驱动版、Model Y全轮驱动高性能版,前两款涨价1.8万,后者涨价2万;3月18日涨价的车型为前两次都未提及的Model Y后轮驱动版。

综合来讲,这次特斯拉涨价风波中价格最大涨幅为2.8万元,针对Model 3全轮驱动高性能版、Model Y全轮驱动版,涨价后的价格分别是36.79万和37.59万元。

虽然特斯拉的“任性”让人无语,但从销量来看,这个涨幅还是在部分潜在车主的接受范围之内。

相对来讲,零跑汽车针对零跑C11全系车型涨价2-3万不等的举措更难理解。毕竟,零跑C11此前一直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屠夫,而这次价格调整之后,综合补贴后的售价为17.98万至22.98万元,其中两款车型价格都突破了20万,也是目前为此涨价潮中涨幅最高的车型。

不可否认,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给车型成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涨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对于20万内售价的车型来说,3万的涨幅对于后续市场表现预计会有很大影响。

同样被质疑涨幅过高的,还有威马汽车。日前,威马汽车宣布,将对在售车型进行调整,综合补贴后售价上调幅度为7000~26000元不等。事实上,早在3月1日,威马汽车对部分车型的售价进行了调整,上涨幅度为3000元和4000元不等。

一位不愿具名的威马员工表示,涨价实属无奈之举。去年来,随着“芯片荒”的加剧,一些零部件供应商需要预付,这对企业造成了非常大的资金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涨价,企业可能面临生存不下去的两难境地。

相比之下,背靠央企的岚图汽车则从容很多,近日在回应是否涨价时,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不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涨价是没有意义的,是无理的。”岚图汽车官方微博也表示:“谢谢关心,岚图还没涨价,纠结中。”

纠结的原因也显而易见,涨价补贴了成本,但肯定会损失部分销量;而不涨价虽然要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但可以收割一波流量和销量。孰轻孰重,值得掂量。

当然,在这波涨价潮中,也有品牌岿然不动。一汽-大众此前就官宣,ID.CROZZ 家族承诺保价;而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也回应称:“蔚来目前没有涨价的打算”。

如果说前者不涨价的底气来自于传统大厂的供应链优势;那么,后者不涨价也是考虑到价格稳定对用户利益的保护,当然,蔚来汽车产品本身的定价,也足以抵抗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波动。

无论是出于什么考虑,能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用户承诺保价,都能彰显企业实力和企业担当。

阻碍重重,550万销量还有望达成吗?

年初,乘联会将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期由480万辆提升至550万辆,这是基于对新能源车型产销两旺之下的美好愿景。但以现在的市场环境来看,达成这个目标比预想中多了很多阻碍。

上游供应链压力或将加剧。众所周知,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后不久,芯片短缺就成了全球车企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此前有消息称芯片问题有望在第三季度缓解,但受日本地震及国内外疫情影响,破局时间或许会再度推迟。

而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又给行业雪上加霜了。其实从2020年底开始,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之一的碳酸锂价格一路上涨,从2020年底的5万元/吨已经涨到50万元/吨。同时,新能源汽车原材料锂、镍(三元正极)、铝(结构件、零部件)的价格也都有超过60%的涨幅。

原材料上涨、车型涨价,最后都会直接体现在终端销量上。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新势力企业内部人士透露,由于上游零部件供应困难,现在零部件不仅价格贵,还要求先付款后拿货,这就给资金并不十分充裕的新势力品牌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如果疫情持续,一些小品牌流动资金跟不上调度,很难撑过去。

此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上游的涨价势必会影响到新能源车企的盈利,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车企的日子会比较艰难。”

但对于550万的销量目标,崔东树仍然表示乐观。他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属于短期的资源错配带来的影响,是不可持续的状态,今年下半年会得到改善。随着技术提升和资本巨量投入,世界锂电池短缺问题也会逐步化解”。

从前两个月的销量表现来看,市场终端对于新能源车型的热度确实依然不减。乘联会销量数据显示,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7.2万辆,同比增长180.5%。今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62.4万辆,同比增长153.2%。

以2021年新能源汽车全年350万销量的基础来看,2022年要突破550万销量,意味着至少要提升157.7%才能达成目标。如果没有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还未完全缓解的汽车芯片供应等等问题,这个目标其实很容易达成,但如今看起来却是迷雾重重。

结语

站在消费角度考虑,受国内疫情影响,陆续有城市出现停工停产的现象,居家隔离、在家办公、以及疫情下的裁员潮,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消费的热情,像汽车这样的非刚需消费,受价格上涨的影响很容易被延期。

再者说,受疫情及原材料供应的影响,很多车型的交车时间普遍在一个月以上,热门车型的交车时间甚至长达半年。漫长的交车周期叠加车型和保险价格上涨等多重原因,今年的新能源车市能否一片太平,仍是未知数。

而这些问题,燃油车市场也同样存在。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完成年初立下的销量Flag,是全行业共同的难题。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