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读 > 正文

智能健身品牌融资热 教练专业度及产品质量有待检验

2021-10-15 15:16:10来源:中国商报网  

近日,智能健身品牌野小兽(Yesoul)完成逾亿元的A轮融资。此类主打“硬件+内容”模式的智能健身品牌受到资本青睐,但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品牌的教练专业度以及产品质量依旧有待市场检验。

智能健身品牌融资热

据悉,野小兽本轮融资由小米集团领投,顺为资本与清科创投跟投。本轮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智能硬件新品开发、优化供应链体系、强化线上课程内容以及开拓海外市场等方面。

根据公开资料,野小兽成立于2015年,目前的产品主要有智能家用动感单车、智能家用跑步机以及智能划船机。此外,野小兽还推出了Yesoul App为用户提供线上健身内容。

除了野小兽,今年不少智能健身品牌也获得资本青睐。例如今年6月,智能运动健康品牌云麦科技宣布完成2亿元C2轮融资。据悉,云麦科技成立于2014年,目前拥有智能运动装备、体脂秤、筋膜枪三条产品线。围绕这三大产品线,云麦科技打造了智能健康数据云、好轻App等多款软件应用,形成了“智能运动装备+健康服务平台+健康数据云”的智能健康生态闭环。

智能健身品牌速境(SPEEDIANCE)于今年4月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速境主要通过“硬件+内容+AI私教+社群”的模式,打造以力量训练为核心的智能家庭健身设备。据悉,速境的产品GYM Monster预计于今年四季度上市。

4月,智能健身品牌FITURE完成3亿美元B轮融资。作为一个成立不到三年的品牌,FITURE已拿到近4亿美元融资。其首款智能健身产品“FITURE 魔镜”主打“硬件+内容+服务+ AI”模式。

另外,Keep、乐刻运动等布局智能健身的品牌也在今年获得融资,并相继推出了智能动感单车Keep C1 Pro和智能健身镜LITTA MIRROR。

研究机构的数据也体现出这个行业的火热程度。艾瑞咨询于近日发布的《2021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人工智能技术更迭及后疫情时期居民生活模式改变的背景之下,智能运动健身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今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约180亿元;2025年智能运动健身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约820亿元。

“硬件+内容”是主要模式

总体而言,上述智能健身品牌提供的服务以“硬件+内容”模式为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

野小兽方面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用户购买相关产品后可以获得免费的年卡会员,登录Yesoul App就可以连接产品并享受付费的健身课程和直播课程。在直播课中教练可通过智能后台看到用户的实时运动数据,为用户提供反馈和指导;另外用户可以在线查看个人数据排名情况并和其他用户“PK互动”。

据了解,野小兽还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下属机构厦门数据智能研究院达成合作,对海量的运动数据进行分析,借助AI算法为用户匹配个性化运动目标。

FITURE方面则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其主打产品“FITURE 魔镜”拥有健身动作识别、课程直播、社群互动等功能。设备开启后,镜面会显示在线直播课程,用户可以对着镜子锻炼,同时看到自己的运动状态。产品内置的AI摄像头及公司自主研发的运动算法引擎识别系统会对用户的动作进行纠正。

速境的产品GYM Monster主要针对力量训练。其通过调节出线口、结合不同配件,可以覆盖身体很多部位的训练,还可以通过拓展配件,变成划船机、滑雪机等。另外,该设备也可通过电机、心率带、摄像头等配件采集身体数据,实现个性化训练推荐。

在内容方面,速境的软件平台内会含有多种形式的力量训练课程,同时搭配较为丰富的健身内容和社群文化,加强用户体验。

据了解,“硬件+内容”的服务模式在国外已经验证成功。例如成立于2012年的美国健身科技公司Peloton。其旗下两款拳头产品分别是智能动感单车和智能跑步机。这两款产品均带有一块智能屏幕,用户可以边运动边通过智能屏幕学习线上课程,被称为健身界的“奈飞”。2019年9月,该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教练专业度及产品质量有待检验

虽然“硬件+内容”的模式备受智能健身品牌追捧,但教练的专业度以及产品质量有待市场检验。

一位不愿具名的健身直播教练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首先,直播课程应该尽量设计得有趣、易学、合理,减少高难度运动,能让大部分用户“跟得上”。其次,课程中显示的用户排名是为了激励用户,而不是让用户一味地追求靠前的排名,忽视了身体的承受能力。“锻炼身体不是为了相互竞争,有些直播课的教练在授课时缺乏合理的引导,应该提醒用户注意强度,如果运动强度过大用户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另外,一些产品的质量依然有待提升。中国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用户反映某些智能健身产品出现问题,例如:智能跑步机的屏幕会出现死机黑屏现象,动感单车的控制面板出现短路,单车脚蹬在使用过程中断裂。“一些产品的AI功能没有覆盖所有课程,识别不出我的动作是否标准,所以我可以‘偷懒’;另外AI技术识别的精准度还是需要提升。”消费者王辰逸(化名)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实际上,有些新兴的智能健身品牌的产品并没有比老牌的同类产品便宜,例如智能动感单车的价格在2000-5000元,还要加上付费课程的费用。但其质量不尽如人意。”消费者周然(化名)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很多智能健身产品的外观设计超过老牌健身器械,“颜值高”且擅长营销,但消费者还是希望获得既美观质量又过硬的产品,“希望品牌在营销投入和研发投入方面有更好的平衡。”

某家用健身器械经销商李飞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尽管“硬件+内容”成为行业新趋势,但内容制作方面以及产品研发方面都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及人才支持,供应链也需要不断完善,这对于一些仅专注于器械制作本身的企业来说是很高的门槛。

相关部门也已经关注到这一情况。今年8月3日,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其中提到,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体育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促进体育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在健身设施供给、赛事活动组织、健身器材研发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推动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开展,支持开展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

乐刻运动CEO韩伟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智能健身行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乐刻一直信奉并遵循的商业理念和做事准则就是开源模式,“我们将开源LITTA MIRROR的硬件生态、操作系统及内容服务,让整个行业互惠共赢”。(记者 颉宇星)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