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读 > 正文

纷繁复杂充电接口将统一标准?相关标准有望出现

2022-01-12 08:43:46来源:北京商报  

很多人一定有这样的烦恼,家里充电线多得数不清,各式各样的接口分不清……这是因为在更换设备后,原有充电器、数据线大多闲置,容易造成巨大浪费。不过,这个问题有望在未来得以解决。1月11日,据工信部消息,该部门将继续推进相关国家标准制定,促进充电接口及技术融合统一。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过程涉及到手机厂商的利益问题,所以统一标准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相关标准有望出现

此前,全国政协委员丁磊在《关于统一智能电子设备充电器标准端口 进一步减少电子垃圾助力碳中和的提案》中提到,大力推进充电接口、技术融合,有利于降低电子垃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对此,工信部回复称,其实相关工作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

比如在加强终端设备充电技术规范制定上,2021年,工信部批准发布了《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移动通信终端快速充电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2项行业标准,为规范电子设备充电接口提供标准支撑;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指导全国电气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批准发布《移动通信手持机用锂电池电源充电器》等4项充电器相关国家标准,从充电器的接口类型、性能、安全方面对充电器提出规范要求。

而在促进各项快速充电技术融合互通上,工信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行业协会以及移动终端、芯片等领域企业制定了《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技术规范》《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测试方法》2项团体标准,降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通用快速充电电源芯片和配件的风险及成本。

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相关国家标准制定,促进充电接口及技术融合统一,提高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率,着力推动消费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要完善标准体系,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同推进相关国家标准制定,推动构建二元标准体系,加快建设以政府颁布为基础,市场标准协同发展的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要推动充电接口及技术融合统一,鼓励终端企业设计并生产接口统一、快速充电技术兼容的智能终端设备,在终端销售环节制定不同配件搭配方案,并进行合理定价。

此外,工信部指出,还要加强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加快制定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深入实施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着力提高废弃充电器等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率。

全面统一有难度

看到工信部的回复,网友们纷纷表示赞成,但也有人指出,实现这个目标恐怕并不容易。

目前,主流充电接口有Android和Windows phone系统手机阵营的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以及iOS系统手机的Lightning接口三种。

一位网友称,每个厂家的快充解决方案不一样,也就意味着协议不一样,“自家花钱研究的快充解决方案,怎么可能进入通用协议?只能说有个基本充电协议标准。就像现在的常见协议一样,大部分厂家都能用,但都不是自己配备充电的最优解。”

这个问题在生活中可以说经常遇到,比如OPPO和荣耀的手机使用的都是Type C充电接口,但如果用荣耀的充电器为OPPO的手机充电,或者用OPPO的充电器为荣耀的手机充电,那么充电速度一定不如原装快。

还有网友建议,反正现在很多手机厂商都不送充电器,不如把自己的协议给类似中国铁塔一样的第三方公司,这个第三方公司就专门负责卖充电器。

事实上,在很多充电线闲置导致浪费的背景下,手机厂商们已经推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从iPhone 12系列开始,苹果宣布以环保的名义取消标配充电器,随后三星也宣布部分机型将取消随机附送充电器,小米则是改附赠55W的氮化镓充电器。有意思的是,在近日realme的新品发布会上,realm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徐起调侃道“环保不等于取消充电器”,并首发生物基材料手机。

但取消充电器似乎也不是太好的解决办法,苹果就因此遭遇了多起官司。

“接口统一确实非常必要,也是对消费者相当有好处的建议,但是各企业有自己的设计思路和不同产品的要求,特别是充电器也是可销售产品获利的一部分,统一后就等于降低自己的销量,甚至被替代,所以企业动力不大,全面统一需要阶段性的实施,或者更需要国家的强制标准。“通信专家马继华说。

在统一接口方面,手机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苹果和安卓手机厂商之间的差异问题,目前,苹果采用的是Lightning接口,大部分安卓手机厂商采用的都是Type C接口;同时,安卓手机厂商各家的功率又不一致,随着技术的迭代,快充已经由2018年的20W变成现在的66W,还有厂商已经发展到了120W,在这样的变化下,统一标准的难度非常大。

北京商报记者就统一充电接口的难点采访了几家主流手机厂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石飞月/文并摄)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