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寒潮进一步增加天然气需求 “三桶油”协同保供超巿场增供量

2020-12-31 09:44:30来源:科技日报  

综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最新消息,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冬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往年偏低;低温天气进一步增加了天然气需求,自11月15日正式供暖以来,全国日均供气量同比增长10%左右。面对冷冬,三大石油公司齐发力,中国石油冬供期间统筹国内外资源增幅达11.3%;中国石化自11月1日供暖季以来已向市场供应天然气超100亿方,同比增长18%;中国海油11月1日以来已向市场供应天然气资源约1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均超过市场日均增供量。

中国石油表示,年初以来加大油气田开发力度,四大主力气区的大突破、新突破,成为冷冬下保供的坚实基础:进入12月,西南油气田和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产量双双突破300亿立方米,塔里木油田建成3000万吨大油气田,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青海油田连续10年稳产60亿立方米以上。特别是面对2020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石油统筹兼顾,优化运行,按照冬高夏低的用气变化规律,年初就组织长庆、塔里木、西南、青海等重点气区对天然气处理厂和集气站进行摸排检修,提前做好设备冬防保温工作,为今冬明春安全平稳供气提供保障。

充分发挥储气库和LNG接收站调峰作用,保障冬季高峰用气安全。12月15日,相国寺储气库扩容达产工程第二口井相储13井成功投产。年初以来,中国石油一方面加快新储气库建设,一方面持续优化在役储气库注采运行。日前,中国石油10座在役储气库全部启动采气,今冬明春调峰能力同比增加14.8%,调峰保供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石油在还不断提高LNG接收站气化外输量,有效保障向京津冀、长三角、东北等地区供气的安全性,特别是进一步加大了向北方七省市的供气量,有力保障冬季用气高峰时的民生需求。

进口资源方面,中国石油全面加强四大能源通道各相关方沟通力度,确保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缅甸等管道气输入国供气稳定,特别是积极协调俄气,提前增加中俄东线进口量。自11月15日正式供暖以来,积极协调LNG供应商,以贸易换货等方式,实现将多船LNG长贸资源调整至冬季进口,充分发挥LNG与管道气的互补性,进一步加强海外进口多元化,保障冷冬下天然气平稳供应。

同时,中国石油优化调整本企业内部炼化生产燃料结构,大幅压减自用气,关闭自有LNG工厂和化肥生产装置等,将企业自身用气量降至最低,把更多的天然气资源调配给下游城燃企业等,全力保障民生用气。

中国石化介绍,随着全国范围内气温骤降,其推出十项措施,部署、落实天然气保供。包括上游气田努力增产,加快涪陵、威荣气田新建产能进度,通过措施作业、抢投新井,力争1月末再增产约100万方/日;积极增加海外LNG进口,力争1月份进口总量,天津、青岛LNG接卸量均创公司历史最高水平;大幅提升储气库采气量,安排文96、金坛储气库满负荷采气,利用文23储气库采气量突破1800万方/日,剩余可采资源超10亿方,全力为华北地区提供调峰资源;全力提升LNG罐存,保持LNG接收站罐存中高位状态运行,确保应急时刻能随时提升外输量;加强需求侧管控,细化制定“压非保民”调峰预案,应急时刻将按照国家发改委统一指挥,全力释放资源保障民生用气需求;充分利用国家管网公司公平开放设施增供,通过深圳、粤东LNG接收站,打通多条“南气北上”“海气上岸”输气路由,增供华中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据悉,自11月1日供暖季开始以来,中国石化已向市场供应天然气超100亿方(相当于5500万户居民一年生活用气量),同比增长18%。其中,向北方七省市地区供应约50亿方、同比增长31%,向其他地区同比增长7%。

中国海油方面,积极筹措资源,强化产业链统筹协同。一方面国产海气、煤层气按照最大产能稳定生产;另一方面提前筹备进口LNG资源,与壳牌、卡塔尔等资源供应方密切沟通、定期交流、实时对接,通过合理调配LNG船期资源等措施,全力增加进口LNG资源。

中国海油各生产运营单位强化海上油气田、LNG接收站、天然气管网及煤层气田等基础设施日常巡检及维护,及时排查消除隐患,确保各设备均按照满负荷进行生产安排。

据悉,今冬明春保供期间,中国海油计划向国内供应天然气2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

三大石油公司还加强与国家管网集团沟通衔接,完善产供储销运行机制,发挥“全国一张网、保供一盘棋”统筹配置作用,实现资源互供,确保民生用气无忧。

(瞿剑)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