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在“刚”和“柔”之间找准平衡点,这间小小的“拘前调解室”发挥出大作用

2025-09-23 13:28:25来源:紫牛新闻  


(资料图)

“大家先不要急,坐下来喝杯茶,相信我们,一定会帮你们把问题解决好。”9月22日,扬州市江都公安分局新区派出所“拘前调解室”内,一起学生间的意外伤害纠纷得以平和化解。学生小张与同学小刘课间打闹时,不慎致对方眼睛受伤,双方家长因赔偿问题争执不下。经验丰富的民警通过“一杯茶”迅速缓和气氛,抓住矛盾关键点,经过“将心比心”式调解,成功将这起可能严重化的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为降低司法成本、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江都公安分局新区派出所与江都法院协同联动,创新共建“拘前和解”纠纷解决机制,将调解工作延伸至司法拘留的前一环节。该机制采取“强制震慑+柔性调解”双轨模式,既体现法律权威,又传递司法温度,有力推动执行纠纷的实质性和高效化解。这一机制的核心运作平台,正是设在新区派出所内的“拘前调解室”。

据介绍,调解室整合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律师调解”四类方式,组建了吸纳“江都好人”、公安、检察、法院工作人员、律师等力量参与的调解“智囊团”,处理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损害赔偿等多类纠纷,并承担信访案件化解、诉前调解等职能,实现“一站式”调解服务。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处理矛盾纠纷509宗,化解民事纠纷305宗、治安调解204宗,成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的“稳压器”。

记者采访发现,针对部分拒不履行义务的“老赖”,调解室还专门制作了直击人心的短片,直观展示司法拘留程序可能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后果,从源头上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不久前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中,被执行人董某未按期付款,申请执行人徐某的妻子陈某情绪激动。法院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司法程序后,陈某仍难以接受。紧急情况下,徐某联系了新区派出所。派出所迅速出动,与法院协同联系被执行人,约定时间组织面对面调解。约定当日,在司法拘留的威慑下,被执行人态度明显缓和。法院与公安迅速启动“拘前和解”机制,由执行法官和拘留所民警共同调解。最终,董某认识到错误,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分期还款协议,避免了一起可能升级的信访案件。

“我们的拘前调解室抓住了拘留前的‘黄金调解期’,通过高效化解纠纷,既节约了司法资源,也降低了社会风险。”新区派出所副所长张炎表示,该机制既以强制手段为威慑,又通过柔性调解为当事人创造协商空间,避免了“一拘了之”对企业经营的冲击,在保障申请人权益的同时,最大程度推进了矛盾的实质性化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派出所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与法院协作,完善“拘前督促履行+拘留后跟踪回访”全流程管理模式,以更高水平的执行联动推动更多案件高效化解。通讯员 江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关键词: 最新资讯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