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瞄准国外“卡脖子”技术 深港合作将实现1+1>2

2022-09-05 09:09:01来源:深圳商报  

研究苍蝇的眼睛、蝴蝶的翅膀;研制可以打印的陶瓷、可以变色的玻璃;开发化学合成中医药、精准检测癌细胞……在与河套合作区港校机构举行的座谈会上,科研团队介绍的科研项目令采访调研团队大开眼界。

而港校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在介绍项目的同时,不约而同地谈到几个关键词:全面深化与内地合作、共享深港两地创新资源、瞄准国外“卡脖子”技术、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长陈福荣:

深港合作将实现1+1>2

“我们现在主要研究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国外‘卡脖子’技术——电子显微镜;另一个是符合双碳政策的节能科技——智慧变色玻璃,它们都将在这里落地。”陈福荣教授研究电子显微镜15载,他带领团队研究开发我国首台自有知识产权的高时空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与环境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其分辨率可以达到纳米级。

“在深圳,我的朋友比香港还要多。”陈福荣说,入驻河套以来,他住在政府提供的人才房,楼下有个日料店,晚上会去那里坐坐,周末会去仙湖公园和莲花山公园走一走,生活很惬意。

在陈福荣看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一块科研宝地,科研成果产业转化的四要素——人才、技术、资金、市场,正在这里集聚。陈福荣认为,香港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有优势,深圳在应用研究、研发投入、产业集群等方面的竞争力强大,深港合作将实现1+1>2。

陈福荣还向采访调研团展示了“智慧变色玻璃”这一科研成果。这一阻隔红外线的智慧玻璃,会随着颜色的变化降低能耗,未来还可以与光伏技术相结合,推动建成零损耗零碳建筑。目前,项目团队正推进产业转化,已与深圳建筑设计总院及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

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总监高凌云:

以河套为支点联动广深港三地

“河套是我们的支点,它正好位于广州和香港中间,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总监高凌云在座谈会上介绍,研究院成立之初,就承担着港科大及港科大(广州)双校中转支点的使命,秉承“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理念,致力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研、创孵、教育平台。

2019年5月,港科大和深圳福田区签约,成为在河套“第一个吃螃蟹”的港校,并于2020年5月成立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

“港科大在深圳孵化的‘大疆传奇’最为人熟知,其实不止大疆,还有一批创新创业的种子已经在平台生根发芽。”高凌云说,自2020年设立以来,港科大蓝海湾孵化港孵化的企业中,已有5家企业获得千万级以上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2亿元,累计估值超10亿元,并有5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高凌云说,作为最早一批入驻河套的港校项目,港科大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将继续依托深港协同创新实验室集群、蓝海湾孵化港、持续进修学院,汇聚港科大优势资源及发展经验,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打通科研到产业转化链条。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叶德全:

对河套合作区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项目作为河套合作区引进的首批5个国际高端科研项目之一,于2019年10月落地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次年6月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

研发中心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科研平台,产出一批可转化的科研成果,同时为大湾区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提供先进的科研服务。研发中心主任叶德全表示,从融合两地资源的角度来说,河套是非常合适、理想的地方。

“从基础研究转化为可应用的成果,需要有一个接力棒,这个接力棒就是我们的研发中心。”叶德全介绍,目前,该研发中心共建设4个生物医药研发平台,提供15项针对不同功能和对象的高端科研服务项目。

在叶徳全看来,选择将研发中心落户在河套合作区,正是为了接好这一棒。“香港高校拥有世界一流的前沿技术,深圳拥有完备的制造产业链优势,进驻河套合作区,不仅能推动高校面向产业培养创新人才,更能让科研成果加速转化。”

叶德全表示,2020年项目入驻河套以来,目前已完成实验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未来将在初始阶段引进16个项目的基础上,挑选出8个项目进入二期转化阶段。“对河套合作区未来发展前景,我充满了信心。”叶德全说。

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助理院长钟仿洵:

建设一站式科研与转化平台

“我们的目标是依托香港中文大学的科研优势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化优势,打造深港智慧医疗机器人开放创新平台。”座谈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助理院长钟仿洵告诉记者,该平台也是为数不多的医疗机器人一站式研发与测试基地。

深港智慧医疗机器人开放创新平台是港中文深港创新研究院落地河套的一个核心项目。该项目集合了医疗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不但旨在研发出手术机器人,还希望为正在开发的手术机器人提供应用测试验证,以及成果落地转化。

钟仿洵介绍,目前团队已经成功研发出多款手术机器人,部分已进行临床试验,取得了多项专利,并计划成立初创公司进行转化。

钟仿洵坦言,手术机器人的研发、测试验证十分复杂,除了大量零部件,还需要软件、大数据、软硬件结合等各方面技术人才,河套提供的肥沃土壤和优质平台,加快了项目研发进程。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