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正文

实时:西安窑洞民宿有什么特点?果敢与佤邦结局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023-03-28 16:12:17来源:环球传媒网  

最近小编看到大家都在讨论窑洞宾馆(西安窑洞民宿)相关的事情,对此呢小编也是非常的感应兴趣,那么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具体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关于窑洞宾馆(西安窑洞民宿)事件的相关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窑洞宾馆(西安窑洞民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中国的邻居缅甸的国境内,存在着两个非常特殊的地区,并且这两个地区与中国的渊源颇深,那就是果敢和佤邦。

二者同为缅甸掸邦下辖的两个自治区,并且二者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习惯都颇为相似,那么有着同样起源且地理位置相邻的果敢和佤邦,为什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和结局?

果敢和佤邦的历史起源

在今天,虽然果敢和佤邦都隶属于缅甸,但在历史上两个地区的形成与发展都与中国渊源颇深。

详细来说,果敢的地理位置是在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北面和东面紧邻中国云南省。而在历史上,果敢属于我国云南省的范围。

在14世纪到17世纪,果敢属于中国明朝镇康府和孟定府。而在明末清初时期,南明永历帝的部下杨高学率部占据在果敢地区与清军进行周旋,直到清政府在果敢设立宣慰司,并由杨氏后人掌当地职权,这种周旋宣告结束。

而果敢长达三百余年的杨氏土司掌权时期也就此开始。在这期间果敢地区始终都以汉人为主,官方的语言和文字也为汉语和汉字,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领土。

时间来到清朝末期,英国入侵中国,中英双方在议定边界问题时,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

在这一不平等协定中,果敢地区被纳入英国的控制之下,成为英缅的领土,生活在果敢的汉族人民从这时起改称为果敢族,并将汉语改为果敢语,同时将汉文改为果敢文,果敢地区从此脱离了中国的怀抱。

二战时期,日本控制了缅甸并要求时任果敢土司的杨文炳服从日本指挥。杨文炳坚决不从并在中国国民党的支持下获得军队指挥权参与抗日战争。在1948年时,缅甸终于脱离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宣告独立。

然而在1960年中缅议定边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果敢地区最终依旧归属于缅甸,此后,缅甸政府对果敢地区实施自治制度并废除了土司世袭制度。

由于缅甸政府军接管果敢后与当地民众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彭家声率领革命军与缅甸政府军展开对抗,经过一系列曲折的斗争,彭家声与缅甸政府和解,并取得了果敢地区的实际领导权。

但好景不长,彭氏集团领导下的果敢接连爆发内乱,最终导致了彭家声领导的同盟军政权的瓦解,缅甸政府正式全面接管了果敢地区,果敢自此失去了独立性,变成了缅甸实质意义上的自治区。

而对于佤邦而言,其历史起源与果敢有相似之处却又有不同之处。

佤邦属于中国领土的历史亦是由来已久,在唐代,佤邦一直属于南诏国的领土,在宋代则属于大理国领土,元明时期自不必说,中央设立了专门的府司对佤邦地区进行管理。

在清末民国时期,佤邦地区的遭遇也与果敢地区颇有相似之处,这一时期的英中之间对于佤邦地区的归属权一直存在争议,在二战时英国又利用中国的抗战压力最终迫使中国放弃绝大部分佤邦地区的领土。

在缅甸独立后,名义上佤邦地区归属于缅甸,但实际上佤邦却由败退的国民党残部所控制,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佤邦本地的居民成立游击队抵抗国民党的统治,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鲍有祥所带领的游击队。

后来,鲍有祥等人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并由缅甸政府任命为佤邦地区实际的掌权者。这样一来,军权在握的佤邦地区实现了脱离缅甸政府掌控的相对独立。

鲍有祥

从以上果敢地区与佤邦地区的发展脉络来看,尽管果敢与佤邦都有着共同的历史起源,但两个地区的最终发展走向却逐渐有了差别,乃至到最后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二者最终的发展走向如此不同呢?明明两者在各方面都如此相像,到底是在什么地方使得二者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异呢?

果敢与佤邦结局差异的原因

从历史起源来看,可以发现两个地区如此相近,那么在历史起源的原因上并不足以导致两者后来的发展上产生如此大的差异,那么仔细分析两地发展的全部脉络,可以发现其发展方向是在上个世纪中后期两地争取独立的自治权开始产生差异的。

首先,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地在发展中对于军队的掌控程度以及军队团结程度不同。

对于最终保持较大程度上的独立性的佤邦而言,鲍有祥的军队在与缅甸政府以及缅甸共产党的周旋中始终不曾丧失军队领导权。

正是由于鲍有祥注重军队实力的加强,且对于军队领导权牢牢把控,军队内部统一团结,他才得以与缅甸政府谈判妥协,获得政府承认的实际意义上的领导权,也使得佤邦在实质意义上实现了相对独立。

反观果敢地区。虽然彭家声通过也能够率领军队实现了与缅甸政府的对峙与谈判,但由于在之后彭家声未能控制军队内部的团结统一,导致军中连续出现了三次内讧。

第一次内讧是杨茂良推翻彭家声,并代替其执政,在杨茂良执政期间,果敢地区一直存在的毒品问题变得更加猖獗且突出,其出口甚至对我国云南地区带来了很大危害。

第二次内讧是军中副师长李林明反杨茂良的统治,彭家声恢复职务与领导权。

第三次内讧是副司令白所成支持缅甸政府,同时联合政府军队彻底结束了彭家声的领导权,果敢自此由缅甸政府实际控制。

这三次内讧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限制了果敢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同时使得果敢地区实际领导人不断更迭,军队内部涣散,派别林立。在这样的情形下,军队宛如一盘散沙,失去团结的信念与默契的战斗力,自然容易被虎视眈眈的缅甸政府军队钻了空子。

果敢与佤邦对于军队掌控程度的不同最终导致了两地走向不同的结局,这充分印证了毛主席所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一语的道理所在。

其次,果敢与佤邦两地非常适宜种植毒品,因此,在英国曾经的统治下,两地的毒品产业都曾经辉煌一时。然而毒品行业发达往往导致该地区秩序的混乱与综合经济实力发展的缺陷,对此,果敢与佤邦表现出了不同的处理态度。

对于果敢而言,长期的内讧使其无法有效处理毒品问题,在杨茂良掌权期间,甚至把毒品作为增加其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使得毒品产业发展更为迅速猖獗,甚至连我国云南地区都受到很大影响,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难以保障果敢地区的秩序稳定以及果敢的经济综合发展。

相比之下佤邦的处理方式则明智得多,鲍有祥掌权后,对于佤邦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为看重,他深知必须对毒品行业进行打击限制,促进经济向正途全面发展。

对此,鲍有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由北佤向南佤大量移民,逐渐废除北佤地区种植罂粟的习惯,而是将人口主要集中在南佤区域,并主要发展具备当地特色的经济产业,摆脱了毒品对佤邦地区经济和秩序的不良影响,实现了经济独立与快速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两地对于经济发展及毒品产业处理的不同方式也导致了两地产生了不同的秩序及经济状况,这也是两地最终走向不同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以上两点重要原因之外,佤邦拥有面积更大的土地以及数量更多的人口,以及佤邦人民相较于果敢人民具有更强烈的独立意识以及团结力量,也是佤邦最终走向相对独立而果敢归于缅甸政府实际控制的重要因素。

从以上的种种原因原因看来,果敢与佤邦虽然在起源上以及文化底蕴上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并不意味着两者的发展脉络会就此一致,在近代的斗争史中,有许多重要因素会对两地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军队的领导权以及军队内部的团结,又比如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实力等,都会使得两个相似的地区走向完全不同的结局。

因此,果敢和佤邦想要走向相对独立,就必须要拥有高瞻远瞩的眼界,看到影响一个地区发展和一个政权保持的重心在哪些方面,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够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解决可能出现的复杂问题,乃至对潜在风险未雨绸缪。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