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正文

汽车消费“遇冷” 车企自救能否共渡难关

2022-06-21 09:09:52来源:城市金融报  

由于疫情反复,缺芯危机的持续影响等,中国汽车产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F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受芯片短缺影响,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223.04万辆,中国地区累计减产10.73万辆。在“缺芯”的拉扯作用下,车市格局乃至整个产业链都开始悄然重构,而车企作为这场变革的主角,则开启了一场从被动到主动的自我救赎。

那么,为何汽车消费“遇冷”?车企开展自救行动能否缓解“生存”困境?如何共渡难关?一“芯”难求

原本成本只有几元钱的汽车芯片,在去年9月、10月份价格已涨到近千元一枚,而到现在则需要四五千元一枚。即便如此,很多主机厂还是很难拿到货。在部分区域,低压差稳压器芯片因为紧缺,订货要一年甚至一年以上时间才能交货。

其次,目前车企面临的已不止是芯片短缺问题,还有成本上涨的压力。某合资车企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常情况下,一般车企都会选择与大供应商建立合作,很少轻易更换零件供应商,所以一旦芯片出现供应问题,除了等待或者支付高昂的溢价费用外,没有更好的选择。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直言不讳地表示,按照涨价后的价格计算,智能电动汽车的芯片成本已经超过了电池包。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对此也是大肆吐槽,有一些人以上千元的价格提供成本仅个位数的芯片,进价成本才3.5元到7元的芯片,芯片中间商报价已达2500元至3000元,价格加了几百倍。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近期物流和能源等成本都在上升,芯片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但最主要的问题是供需出现了真空地带,此前芯片厂因车规级芯片利润低、技术要求高,不少都在缩减产能,目前扩产的热情也不高,而在智能化浪潮下车企的需求却是呈几何式增长。

汽车产业受到了重创的同时,汽车经销商也压力山大,虽然目前疫情稍有好转,但整体市场情绪依旧没能恢复,消费者普遍处于观望状态。

开展自救共渡难关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与疫情刚爆发时销量下滑所遇到的情况不同。疫情刚爆发的时候虽然影响较大,但在下半年就有了一定反弹,当时市场情绪也得到了恢复。而今年已经是疫情爆发的第三个年头了,虽然有所控制,但市场情绪却不断出现下滑,这导致很多消费者不敢去购买汽车这类大宗商品。

为了提振汽车消费,保证4S店的“生存”,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此前,多个地方政府也推出了刺激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

根据中汽协的调查,汽车芯片国内整体自主率不足5%。2022年“两会”期间,多位来自汽车厂的人大、政协代表指出,发展车规级芯片已经迫在眉睫。工信部也在鼓励车厂、芯片厂商的协同创新,提升国内芯片的供给能力。在政策支持再叠加缺芯的大背景下,国内车企开始考虑多供应商策略,扶持国产厂商,寻求国产替代。

今年以来,“自己成为源头供应商”成为部分车企的目标,目的就是通过与芯片厂商的合作实现“曲线救国”。如一汽为芯擎科技提供了数亿元战略投资,将在车规级、高算力芯片领域展开合作;吉利与芯聚能成立了合资公司,计划在2025年推出5nm芯片,以为智能驾驶提供算力支持……有业内人士预计,车企选择与芯片厂商直接合作共同研发设计、制造和封装芯片将成为一种趋势。

不可否认,经销商当下面临巨大压力,但就当前来看,整个汽车行业都存在不小的困难,在此情况下,谁都不会置身事外。有了宏观政策的加持,在接下来的时期,车企与经销商将会联合起来,共同拉动汽车消费早日恢复到正常水平。专家:下半年或迎转机

经历了2021年困难重重的一年,2022年初,各大汽车企业都铆足了劲,定下了新一年的销量目标,希望在2022年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首先看看自主车企2022年出定下的销量目标:2022年,一汽集团的销量目标为410万辆,比2021年的350万辆多了60万辆;2021年,东风汽车全年销量327.53万辆,2022年目标定为400万辆,比2021年高出了70多万辆;2021年,广汽集团整体销量为214.44万辆,2022年目标243万辆;比亚迪2021的销量为73万辆,2022年的目标定为120万辆。

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朱玉龙表示,2021年可以将问题推给芯片企业,2022年要回归主机厂本身探讨危机的根源,加速行业在供应链和技术上的应变和迭代。把汽车智能化的命脉握在自己手里,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做法。显然,这将会引发一场巨大的市场环境变化。

政策刺激叠加需求释放,预计下半年销量及盈利均将明显改善。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在介绍目前汽车工业运行情况表示,截止到目前,除小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没有复工外,全国的汽车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良好,企业的生产人员流动、物流运输、供应商供货情况均大幅好转,产能逐步爬坡。

据机构预计,在下半年政策刺激及二季度受疫情影响部分被抑制需求释放叠加下,预计行业销量增速向上,行业盈利能力也将季度环比明显改善。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