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爆雷都是自作自受
2023-08-23 18:07:53来源:ZAKER财经
曾经风光无限的房地产行业,为何出现这么多爆雷房企?是市场原因,政策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回溯 2017 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历程,或能从中找到答案。
与 " 房住不炒 " 背道而驰,大象穿上红舞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6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 "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 的定位。自此 " 房住不炒 " 成为房地产行业政策主基调,延续至今。
2017 年,一二线城市全面限购,各种调控措施纷纷加码。然而,踩刹车的警示哨,被房企当成了抢跑的发令枪。
事后来看,可能会对房企老板们的脑回路,感到好奇。在受政策影响如此大的一个行业,他们的政策敏感性去哪儿了?
但在当时,整个行业可是一派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气氛。
托 " 涨价去库存 " 之福,2017 年三四线市场大卖。恒大、碧桂园、融创,带领一帮激进房企,开始狂飙突进。
2016 年,克而瑞销售榜 30 强门槛是 455 亿,榜首是恒大 3731 亿。2017 年,30 强门槛变成了 689 亿,榜首则是碧桂园 5500 亿。30 强门槛增幅 51%,榜首增幅 47%。
这些都不是小企业了,可资对照的是,2017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 559 亿,整个行业抵不上房地产第 30 名的一家企业。
数百亿数千亿规模的企业,50% 左右的增速,谁说大象不能跳舞?而且是群舞。
这样的增速是如何实现的?有两个诀窍。
一是以小博大,十锅五盖。
房企的朋友说,5 亿的自有资金,一年撬动几个 50 亿的项目,是业界常规操作。
先交一笔土地竞拍的保证金,一般为竞拍价的 20%。拿地之后立刻贷款,贷款到手,抽回前期投入的自有资金,转投其他项目。三个月开工,半年后开盘,预收房款到手,继续抽调到其他项目,重复上述过程。
从预售到交房有两年左右,需要支付的工程款、材料款、税费,大都可以延后,等于无偿占用大笔资金两年。
如是滚动操作,开发的项目越来越多,手中的资金池越滚越大。但是,老板们就不想想,这样高负债高周转,累积的风险不也是越来越高么。
二是三四线走量,一二线赚钱。
三四线房价本来就低,涨起来又慢;一二线房价本来就高,涨起来又快。恒大、碧桂园们,在三四线干脆不追求利润,只追求规模和速度,大批量开发,通过牺牲利润换取资金池。然后去一二线城市,赚取利润。
为了最大化资金利用效率," 高周转 " 成为行业普遍的追求,拿地 6 个月内开盘成为常规操作,个别敢于在手续证件不齐时就抢工的,甚至能缩短到三四个月。
住宅事关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本该精细打磨,却变成了流水线操作的速成品。更为离谱的是,行业头部企业均以高周转为荣,品牌房企纷纷奋起直追,这种行业风气,难道能说是健康的吗?
但是行业确实仍在快速发展。2018 年,克而瑞销售榜 30 强门槛变成了 1005 亿,榜首碧桂园 7286 亿。只不过,靠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来实现规模增长的房企,犹如穿上红舞鞋的大象,已经停不下来。
他们看到许家印成为首富,看到碧桂园成为 " 宇宙第一房企 ",看到融创十年从零干到 4000 亿销售,看到一家家名不见经传的区域房企冲进千亿俱乐部,总部搬到上海虹桥 ······
他们看不到的是,中国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供给侧改革和大水漫灌等合力造就的房地产牛市,彼时已接近尾声。
与限价限融政策博弈,头铁房企屡败屡战
既然政策确定了 " 房住不炒 ",怎么可能容忍一二线城市房价继续上涨?热点城市限购之后,又开始了预售价格管制。一些热点项目,政府指导价普遍低于周边二手房价格 20% 以上。
限价之前有过,政策曾经反复,这也培养了房企老板们的另一个习惯:与限价政策博弈。
有房企朋友告诉我一个案例。某高端产品开发商,在一线城市以 100 亿接盘了一个 50 亿的 " 地王 " 项目。由于想做精品,前期研策设计时间较长,融资成本也较高,2017 年下半年可以入市时,已经成了要卖 150 亿才能回本的局面。
老板期望高,拍板定价 15 万每平,如此总货值可达 200 亿。但想拿预售证,就得接受 12.5 万的指导价。多次沟通无果后,他选择捂盘,等待限价松动。
十年前,他在通州的一个项目,由于设计过于前卫导致滞销,不得不推倒重来,结果赶上通州多重利好房价暴涨,因祸得福赚了几十亿。
这次不一样。扛了一年,财务成本大幅增加不说,他等到了更为严格的指导价:11.5 万。没多久,这家房企就爆雷了。
那些在三四线城市获取资金池的房企,与限价的博弈从 2017 年延续至 2018 年,有些期房都已经成为现房还未取得预售证,但在侥幸心理下仍不肯亏本出售。
毕竟,孙宏斌顺驰破产过一次,融创也能卷土重来;许家印 2008 年一度要跳楼,转眼间 2009 年就坐上 " 直升机 "。胜利也许就在再坚持一下?
但庞大的财务成本开始产生压力,开发商们不得不加大融资力度。不幸的是,调控继续加码,从交易层面转到融资层面。
信托开始全面受限;银行信贷也遭遇了总量控制和比例控制。许多银行接到的指导是,房地产相关贷款只能减不能增。
房企这下捉急了,千方百计挤进银行白名单,抢占正在缩小的蛋糕。面对有限的份额,银行怎么决定?从免责的角度,他们把独立第三方的销售榜单列为重要参考指标。
于是,房地产榜单机构迎来了最为滋润的日子。克而瑞、中指研究院受到追捧,观点、亿翰也跟着吃肉喝汤。
连调控政策都敢对着干的房地产老板们,为了打榜,除了砸钱,还不惜造假,这在业内也是公开的秘密。
随着调控日益收紧,房企不计成本地找钱,到了饮鸩止渴的地步。有人挖银行高管,有人以高息发债,有人打员工主意。
有位媒体朋友,对恒大商票当时 24% 的利息颇为心动。她比我更清楚恒大的问题,但她的理由是,大象从倒下到断气,会有相当一段时间,考虑到恒大对媒体的重视,就算危机来临,她应该有绿色通道拿回本金。
还有家房企内部集资,年息 18%,半年结算一次。有位在其中任职的朋友,肤白貌美气质佳,艺高更兼人胆大,竭尽所能贷了一笔款,投到公司,半年后连本带利取回,套利一个年薪。后来公司爆雷,更多员工的集资款至今未能收回。
对这些大胆操作我只能表示佩服。从金融常识来说,18% 以上的投资回报,是不能保证的,一旦企业敢以这样的利息借钱,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从流动性危机到资不抵债
2019 年,已有房企开始爆雷。更多房企一边博弈政策松动,一边继续冲规模。这时,他们不是不知道危机渐近,而是想在危机爆发前,抢夺 " 大而不倒 " 的 " 免死金牌 "。
为了避免酿成更大危机,2020 年,管理层出台 " 三道红线 " 限制房企继续加杠杆,商业银行开始抽贷,房企被迫抛售资产还债,走上被动缩表之路。
随着恒大等房企接连爆雷,有关部门在处理为数众多的项目时,提出 " 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地方政府在保交付压力之下,纷纷祭出了预收房款进监管账户的大招。
这意味着项目公司的钱,得交完房子才能拿。公司总部则变成了空壳。原来的十锅五盖,必然出现几口锅无盖的窘境,而且总部无计可施。
于是,房企资金链加速断裂,出现债务违约,进而引发信任危机,销售受阻,资产打折都无法出售。
表面上看,房企爆雷似乎是流动性危机,流入现金覆盖不了各项支出尤其是利息,存量资金耗尽后就出现公开市场违约。
由于疫情、经济及其他原因,房地产市场也在下行,爆雷房企的存货价值进一步下降,公司资产逐步贬值,直至低于债务。至此,爆雷房企面临的已经是资不抵债的危机了。
如恒大未经审计的 2022 年报显示,公司总负债 18,338.19 亿元,总资产 14,685.57 亿元,已资不抵债。
此前华夏幸福的化债方案,存量资产各种分解,抵消债务,仍剩下 550 亿债务无法消除,留给公司逐步偿还。这 550 亿,实际上就是资产和债务之间的缺口。
到了这一步,可能已经没什么好办法了,无非是谁来买单的问题。
是市场的原因?总不能把公司战略和经营策略全部 " 押注 " 在市场单边上涨的预期上吧。
是政策的原因?政策不可能尽善尽美,企业经营者本就应该充分预估政策对经营的影响,把政策更多当作刚性约束,而不是博弈对象。
休咎祸福尽由心生,诸业皆是自作自受。不客气的说,老是饮鸩止渴,难免中毒身亡;老是心存侥幸,墨菲法则必灵。爆雷房企之有今天,还是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胡润峰 编辑 | 马金男)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
房企爆雷都是自作自受
身为示范房企的碧桂园自爆危机之后,有央企大腿的远洋集团也爆雷了。如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食品企业不得采购、销售水淹或来历不明的食品
8月23日,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消息,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日前组织召开
-
北京:物业公司不得收取装修押金、生活垃圾处理费
北京:物业公司不得收取装修押金、生活垃圾处理费《通知》明确:自8月2
-
吉星高照a款两全保险条款内容是什么?怎么样?
首先,吉星高照a款两全保险的条款内容包括了保险责任、保险期间、保险
-
平安无忧如意重疾险怎么买?多少钱?
首先,可以选择线下购买,即前往平安保险的营业网点或者合作银行进行购
-
华夏福重疾险怎么样?值得买吗?
非常好, 首先,它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可以有效应对重大疾病给付的风险
-
中宏人寿重疾险怎么样?可以买吗?
还不错。 中宏人寿重疾险是一款针对重大疾病风险的保险产品,它为被保
-
可以给临时工买意外保险吗?多少钱?
可以。 雇主通常可以购买意外保险来为临时工提供保险保障。这取决于雇
-
杏仁露出不了北方?承德露露营收微增2.16%,商标案二审尚未判决
今年上半年,承德露露(000848 SZ)实现营收14 94亿元,同比增长2 16%
-
腾势N8开启全国交付
腾势N8开启全国交付8月23日,腾势汽车宣布,腾势N8全国规模交付现已开
-
就在今晚油价或迎“五连涨”
对比去年同期水平,车主用油成本略有下降。
-
中渝置地上半年盈转亏13.5亿港元 英国物业公平值亏损14亿港元
中渝置地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渝置地,1224 HK)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
-
国产捷豹 E-PACE 即将在 2023 成都车展期间上市
2023成都车展即将开幕,而国产捷豹E-PACE即将在本届成都车展正式上市。
-
昆仑巨犀奇迹泰坦……今年手机厂商怎么全去磕玻璃了?
【手机中国】最近这段时间,手机圈里热闹非凡。RedmiK60至尊版、一加Ac
-
研究机构:“抗蓝光镜片”实际作用不大,难以降低用眼疲劳
IT之家8月23日消息,分析公司Cochrane最近联合墨尔本大学与伦敦大学,
-
“定期检测”“执行检验检疫政策” 上市公司预案应对日本核污水排海
财联社8月23日讯(记者吴蔚玲肖良华)明日起,日本将启动福岛核污染水
-
珠海新盘“打五折”?住建部门:项目采取的降价推盘做法为合理的市场行为
一则珠海一房企打响‘五折’卖房第一枪,金湾区某知名楼盘备案价2 8万
-
重庆工厂五折“甩卖” 现代汽车在华“断臂求生”
财联社8月23日讯(记者刘阳)产品竞争力不足的现代拟在华再变卖一家工
-
特朗普周四受难!佐治亚州律师同情表示:这将是巨大羞辱
财联社8月23日讯(编辑马兰)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日前表示,他将在周
-
国内成品油价五连涨 加满一箱油多花 2 元
发改委公告,自2023年8月2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55元
-
泉州市住宅小区公共收益有奖答题活动23日启动
为推进泉州物业企业侵占业主公共收益“点题整治”提质增效,提高群众知
-
累计奖励资助34.52万名学生、捐资39.03亿元 一份专注13年的爱心事业
中新网银川8月23日电 (记者 李佩珊)8月22日,以“用知识改变命运
-
健康保普惠多倍版重疾险怎么样?多少钱?
还不错。 健康保普惠多倍版重疾险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保险产品,其主要
-
一般重疾险交多少年?怎么买?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需求和情况都不同。一般来说
-
重疾险需要每年都买吗?怎么买?
不需要。 重疾险是一种保障人们在罹患重大疾病时能够获得经济支持的保
-
买的重疾险人自然去世了怎么办?赔付范围有哪些?
首先,联系保险公司。在得知被保险人去世的消息后,应当及时联系保险公
-
保险120万意外险是什么?怎么理赔?
保险120万意外险是指在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或意外身故时,保险公司将
-
天眼新知 | 夯实新能源汽车发展基础 充电桩大有可为
一、充电桩:新型城市基础设施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成
-
甜蜜七夕,红坛酒鬼为你的爱情再加点“糖”
联合湖南卫视《中国婚礼》,酒鬼酒为这个七夕再加点“糖”,让北京、广
-
高合HiPhi Y长续航版和旗舰版车型将涨价
高合HiPhiY长续航版和旗舰版车型将涨价8月23日消息,高合汽车官方于近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精彩推送
- 土右供电公司 座谈话廉洁
- 怡宝赴港IPO?估值不足农夫山泉...
- 陆家嘴集团上半年地产营收同比增...
- 研究人员开发新型“冷凝涂层”,...
- 印度“月船 3 号”探测器今日...
- 动视暴雪收购案新动态,微软为求...
- 吉利汽车:终于有希望 “熬出头...
- 国产崛起!唯卓仕新款大疆 DL ...
- 上亿人做视频,挣到钱的有多少?
- 杭州7宗宅地收金117.78亿元,万...
- 重大疾病可以退保险吗?怎么退?
- 招聘需求达33.3万个 人社部推出...
- 重疾险对吸烟的告知严不严?不告...
- 太平福利健康重大疾病保险怎么样...
- 高空作业人身意外险哪里可以买?...
- 飞机意外险能报销吗?可以报销多...
- 微众银行行长助理方震宇:探索适...
- 打造健康领域国货之光,三生(中...
- 红星美凯龙25亿元公司债拟付息 ...
- 销量下跌,捷豹路虎重新定位发现...
- 昂科拉Plus上市,配4缸发动机和...
- FED 室内多功能智能燃脂滑冰垫...
- 远大公布天空城市最新方案:高达...
- 华为申请冻结尊湃通讯 9500 万...
- 比亚迪唐家族推出新车色“银釉白...
- 华为 Watch Fit 2 智能手表...
- 业绩炸裂!股民却让蓝色光标改“...
- 沪指跌 1.34% 再度失守 3100...
- 高盛预警美政府或再次关门,10 ...
- 苏州:每月可按实际房租支出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