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正文

强力监管常态化 电商行业市场洗牌再提速

2021-12-30 14:59:10来源:中国商报网  

今年以来,电商领域监管备受关注,平台垄断、竞争失序、无序扩张……一些企业因不合规操作多次被处以行政处罚,行业竞争秩序正在重塑。

强力监管常态化

阿里巴巴被罚182.28亿元、美团被罚34.42亿元……反垄断风暴来临,电商平台强力监管成为常态化。

根据反垄断局官网显示,今年互联网领域的罚款金额占比超过96%。截至11月20日,涉及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经营者集中等相关的行政处罚案件为118件,相关行政处罚金额超220亿元,较2020年明显上升。

今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召开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阿里巴巴等34家平台企业参会。会议要求,各平台企业要在一个月内全面自检自查,整改期后再有发现平台企业强迫实施“二选一”等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从重从严处罚。11月初,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关于规范“双11”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再次明确规范网络促销行为。此后,浙江、广西、江苏、广东等地召开行政指导会议,约谈相关电商平台。

直播带货也是监管的重点领域。《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营销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等的落地,在给行业带来更清晰指引的同时,也推动了不规范的企业加速出清。12月20日,继直播带货主播雪梨因偷逃税被查处之后,直播一姐薇娅因偷逃税6.43亿元,被追缴并处罚共计13.41亿元。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商务领域重点专项规划,阐明了“十四五”时期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和任务。其中,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深化电商治理等,均为规划要点。

发展迈向高质量

反垄断后的首个“双11”大促,电商平台间的“二选一”纷争落幕,行业注重精细化、合规化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

不同于往年频频刷新的“销售神话”,今年“双11”各大电商平台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减少、甚至停发战报。同时,绿色、公益成为电商平台、品牌方关注的焦点。“双11”期间,有头部主播连续推出17项公益行动,助力非遗国潮、老字号走向大众。

电商开始更多地注重低碳环保,从绿色生产再到绿色消费以及绿色包装,电商行业不断响应“双碳”目标,共建绿色消费环境,平台也从“消费场”走向了“减碳试验场”。据某平台数据统计,“双11”的所有商品中,绿色消费商品种类已超过1.5亿种。通过减量化包装、循环包装、新能源车运输等措施,“双11”实现累计减碳2.6万吨。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龚伟亮认为,数字经济本来就应该是公平、开放、竞争、活跃的,电商行业既要规范又要发展,还要嵌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里。

市场洗牌再提速

在业内人士看来,强监管之下,行业将迎来大洗牌,马太效应加剧。

近日腾讯清仓式减持京东引起业界关注。12月23日,腾讯控股计划将所持有的约4.6亿股京东股份作为中期股息派发给腾讯股东。派发完成后,腾讯持有京东股份占比将从16.9%降至2.3%。

专家分析,此番腾讯减持与监管形势不无关系。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监管措施持续加强,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企业接连遭到反垄断处罚,其中包括中止由腾讯主导的虎牙、斗鱼合并。

随着监管趋严,电商经营模式、商品质量与服务等存在的问题逐一浮出水面,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也不断暴露出来。如作为垂直电商的代表蘑菇街近日被曝出“计划裁掉80%技术部门人员”的消息。带着垂直电商的身份,蘑菇街曾追逐过海淘、社交电商等风口,但似乎每次都浅尝辄止。

生鲜电商同样一片惨淡。继同程生活破产、橙心优选大面积收缩、十荟团陷入裁员关闭危机后,一度跻身生鲜电商平台“独角兽”企业之列的呆萝卜,同样不得不与这一赛道告别。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鲍跃忠认为,很多平台的商业模式本身就存在问题,把手段和工具当成商业本质。烧钱换规模,缺乏核心竞争力和“造血”能力,这些都成为阻碍电商健康发展的因素。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着实有些惨烈,但无论电商下半场如何,行业自律底线一定要守好。(林玄墨)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