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智能 > 正文

全球热点!一群「细节狂魔」,想要做中国最好的洗地机

2023-05-12 16:16:06来源:ZAKER科技  

创业七年的云鲸,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

5 月 10 日,云鲸发布了初代智能洗地机 S1。这是过去一直专注扫地机器人赛道的云鲸,首次拓宽自己的产品线。

过去十年无绳吸尘器和扫地机器人的爆火,带动了整个家用清洁智能电器市场的爆发。云鲸也是这波「智能电热」的受益者之一,在扫拖一体机器人上异军突起,迅速成为产业新锐代表,崛起速度之快一时风光无两。


(资料图)

但在品类的扩张上,云鲸这些年的「慢」却让很多人看不懂。

不仅创业七年这才完成第一次拓品,极客公园还了解到,S1 从立项到诞生一共用了将近 20 个月的时间。在看惯了拼速度、抢热点的消费电子赛道,云鲸的做法虽不是「独树一帜」,但也肯定不算主流。

云鲸智能创始人兼 CEO 张峻彬却不这么认为。他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表示,在竞争激烈、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家清赛道,快速「抄」出一款差不多的产品是饮鸩止渴的做法。

可能是当年在已经火热的扫地机器人赛道上,依靠扫拖一体的创新,云鲸得以横空出世的历史,让张峻彬和他的团队相信,只有做出一款真正好的产品才是打开一个新品类的唯一密码。而他觉得做好产品也没什么秘籍——花足够多的时间调研市面上现有的产品、了解用户的使用痛点,在产品研发上投人投钱,死磕攻坚,直到做出一款团队满意的产品,才真正推向市场。

把这一步步做完、做扎实,在张峻彬看来,20 个月不仅不慢,团队的研发速度比几年前做扫地机时已经快了很多。

可能在他眼里,在成立的第七年第一次扩展品类本身,就是对当年那个「新锐公司」的一次再试炼。

张峻彬说,最大的考验甚至不在技术,不在资金,而在于当年做产品的信念还在不在?以及这些年来做公司的能力涨没涨?

01「指哪打哪」的产品与「原力依旧」的公司

洗地机这个品类的选择,看起来很简单,但看起来简单的选择背后也有令人挠头的问题。

云鲸最初对洗地机产生兴趣是在 2021 年,张峻彬告诉极客公园:「2021 年的时候,洗地机市场就已经出现增长的苗头了,我们就去研究这个品类为什么卖得越来越好。」

初步的调研一方面让云鲸认识到,在很多小户型或者地面卫生状况非常糟糕的家庭中,扫地机器人能够发挥的作用其实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也让云鲸发现洗地机是一个能够弥补扫地机器人短板的存在,比如洗地机的使用门槛相对更低、使用者的参与感也更强,更能够满足多元的清洁需求。

这个产品品类值得做的结论,基本上很快就可以建立,但对于并不想直接「复制」同类产品、也不想简单做 ODM 的云鲸而言,更大的问题是如何搞清楚用户最真实的需求,做个不一样的「好产品」出来。

在云鲸这次发布的产品展示视频中,一名男士单手扶着 S1 洗地机进行地板清洁,在遇到桌子腿等家具的阻碍时,每一次清洁滚筒都能在灵巧地避开后,清洁隐藏在家具下方的卫生死角,而使用者看起来毫不费力。在云鲸媒体沟通会现场提前体验过这款产品的公园同事也确认了这点:「实际用起来就是很轻松的,你只需要扶着它,然后控制方向。」

云鲸 S1 的使用体验十分自如 | 图:云鲸

云鲸的产品团队可能最想实现的就是这个用户体验。其实从云鲸决定进军洗地机赛道的那刻起,一个贯穿始终的问题就是——怎么做?怎么做才能让用户感觉这是一个通过有意义的创新,能更好解决问题的产品。

20 个月的产品研发周期里,云鲸用研团队回顾说至少前前后后走访了近 1000 户家庭,覆盖了不同城市级别、不同家庭结构、不同清洁习惯的人群,云鲸用户调研负责人告诉极客公园:「无论是三代同堂的八口之家,还是新婚、新居、新生家庭,我们都尽可能覆盖,然后你会发现,笨重,是以往洗地机普遍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洗地机产品为了实现更强大的清洗力,不得不使用功率更大的零部件,再加上重心偏高的机械结构设计,使用体验绝对谈不上轻松。

一个令张峻彬都印象深刻的案例是:一名对自己身材管理要求较高的精致宝妈,向调研人员抱怨自己使用了大半年的洗地机之后,发现右臂比左臂更加结实,甚至长出了肌肉。

而云鲸 S1 之所以能实现前文提到的「毫不费力、指哪打哪」的效果,就是根据这个需求,甚至动用了对使用者腕部、小臂、大臂等肌肉群的肌电进行监测研究,去优化产品设计的结果。通过自研的 AirTech 轻灵设计系统,结合清水箱、电池等模块的低重心设计,做到了在清洁过程中的牵引力使得单手负重轻至 0.9 千克,相比市面上同类产品,使用云鲸 S1 的用户的肌肉负担(综合肌肉疲劳程度)明显降低了 42%。而在清洁结束后,S1 的自清洁系统还能清洗滚刷、管道、滤网并且热风烘干,进一步减轻用户的使用负担……

云鲸 S1 的研发过程中对手臂肌肉群进行了检测研究 | 图:云鲸

张峻彬也认为,自己比较满意的是这些年来云鲸整体的产品设计、研发流程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一直没有改变的精神主线是:不轻易妥协,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

他举了个例子。第一个是前期的调研结果显示,家庭中低矮区域的清洁盲区是一个尚未被解决的用户痛点之后,云鲸的研发团队毫不犹豫地向这一难题发起「进攻」。

云鲸 S1 的产品负责人告诉极客公园,虽然目前市面上的洗地机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用户在实际使用中还是经常遇到「槽点」,比如说机身躺倒后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固定清洁,无法灵活清理更多位置;或者是虽然机身也能实现 180 度躺倒,但是产生的污水回流问题很可能会导致风机生锈、发霉,甚至短路,造成产品的使用寿命减短。

这确实是行业难点,云鲸的研发团队在前期做了很多轮的方案验证均没能达到预期,但直到产品开模之前,团队还是不愿意放弃「可躺倒」这点。几十人的攻坚小组被紧急成立,一个多月的高效集中攻克下,云鲸团队为了这个行业内几乎无人能解的问题,自研了气固液主动分离技术。

云鲸 S1 支持 180 ° 躺倒清洁 | 图:云鲸

「气固液主动分离技术就是对洗地机吸入的气体、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进行分离,其中气体被风机抽走,固体垃圾被留在固体垃圾盒中,液体垃圾则会被主动吸到一个相对密闭且距离风机较远的区域,从而解决了洗地机躺倒后污水进入风机的风险。」云鲸 S1 产品研发的负责人解释道。

张峻彬举的另一个例子,是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污水箱」问题。云鲸 S1 洗地机的研发团队也花了两三个月去做,单是在设计阶段就迭代了 20 多个版本,之后在量产阶段由于工艺复杂、制造难度大,团队甚至还自己开发制造了相应的设备去进行自动化的生产。

而这一切的努力,源自于一个并不复杂的需求:「我们发现,用户每次清洁结束都需要清理污水箱,取放顶部的固体垃圾盒正是一个高频的用户操作场景,我们希望这个场景下用户的体验是最好的,它不会很难拔出来,也不会卡不上容易掉落,最好是轻轻往上一提,拿出来一倒一冲,垃圾就清理完了。」

最终,云鲸 S1 的污水箱采用了分层设计,污水箱顶部内置了一个固体垃圾仓,能够高效过滤毛发等固态垃圾,液体垃圾则随着污水一起进入污水箱底部,从而实现了清洁过程中固液垃圾的自动分离,用户使用后无需再手动剥离干湿垃圾。在张峻彬看来:「换一家公司来做这个产品,不打磨这个垃圾盒取放体验的话,其实也不会影响污水箱的使用,用户体验不好的话忍一下就好了。但我们云鲸团队不是这样的,我们不能忍。」

云鲸 S1 对于清水箱的取放设计同样也是经过打磨的,虽然用户在使用时都未必能注意到不同取放方式对于体验的影响,但是团队还是花了一周时间拿出了五个方案,在共同的头脑风暴后,选出了如今采用的「磁吸」设计。云鲸的细节设计在产品开模前的几轮测试中,也实打实地获得了极高的用户评价,在取放清水箱这个高频的操作场景中,「磁吸」设计确实比市面上常见的卡扣按键设计更便捷。

「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将产品重新设计一遍,做一款能够解决用户痛点、跟市场上的产品同比有差异化价值的产品,是云鲸的追求。」

张峻彬说自己对这个产品是满意的,因为这不简单是云鲸在一个有潜力的品类杀进去赚钱的问题,而是这家公司有没有在第二个品类里,传承当年初心和品质的试炼。因为公司本身,同样也是创始人关心的那个「产品」,它身上赖以立足的「原力」多年后是否依旧满满?这需要用产品来检验。

02「慢」的意义与「快」的目标

在云鲸公司内部,经常有员工向张峻彬抱怨「在云鲸做一款产品太难」。张峻彬倒是坦然接受了这个抱怨,「因为我们对于产品的要求确实太高了。」

但有这个追求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追求又是另一回事。有一次张峻彬和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聊天时就用一个比喻描述过公司早期快速发展时候的创始人体验:「你就像一个被捆在火车头最前端的家伙,火车鸣着笛飞速向前,而你大概率会被吹的七零八落,涕泪横流。」

这些被「吹的七零八落和涕泪横流」显然就是组织、管理、效率和方法论不成熟时候必然的痛苦。云鲸的创始人和早期团队都是大学生创业走出来的,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如何去打造一家成熟高效的组织,就被产品和市场需求,火箭般的打向「太空」,这种旁人眼中的幸运背后,蕴含着很多团队自己才知道的艰难蜕变。

张峻彬虽然没有详细讲述这些年经历的组织蜕变过程,但看一下这家公司的变化,就可以发现一些成长的影子。

与 2016 年刚成立时相比,目前云鲸已经从只有 200 名员工发展到了上千名员工,其中产研团队高达几百名,占比达到 43% 以上,2022 年,志在拓展新品类的云鲸将研发部门全面中台化,大大提高了组织配合和运作效率。

做产品时与每一个小细节较真,做公司则更需要从更长期主义的视角去把握公司的命运。

张峻彬认为公司本身很大的一个进步,就是现在云鲸已经形成了更为清晰的战略规划:自 2016 年成立至今,前七年云鲸通过 3 款爆品跻身四小龙,以 14.5% 的市占率成为扫地机行业前三;而在外部环境变化的当下,下一个七年云鲸同样需要寻找生存的第二曲线,于是,正处于高速增长窗口期、国内渗透率仅有 3-4% 的洗地机品类成为了新的目标。

之所以对于扩展品类这么「慢」,最主要的原因是与七年前相同,张峻彬依旧相信「进入一个新品类的唯一能力就是有一款好产品」,一个足够好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抢到份额,一家企业跨品类做的第一款产品,做的很差却卖的很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云鲸内部,张峻彬反复向团队成员灌输:「做 100 件烂产品不如用心做一件好产品」。

云鲸扫地机 J3 & 云鲸 S1 | 图:云鲸

但是张峻彬现在也同样看重云鲸如今有能力「既快又好」的去创造产品。

在他的视角里,从产品研发的速度上看,云鲸团队用三年时间打造扫地机 J1、两年打造 J2、一年打造 J3,交付速度是过去的 2 至 3 倍,洗地机 S1 作为一个全新品类的尝试,研发也只用了 20 个月,比当初的 J1 快了很多。

这一方面是因为云鲸在扫拖机器人领域积累了大量脏污闭环检测、机器自清洁、整机降噪等技术经验,并且申请了数百项专利保护,底层技术和设计的叠加聚合帮助云鲸能在切入洗地机品类后,为行业探索出更完整、更极致的技术方案。

另一方面,云鲸的团队体系在过去一年也发生了较大的升级调整,2022 年云鲸花了一年的时间将中台系统搭建完善,由此形成了一个能够快速交付的创新组织体系。在这次 S1 的研发中,全职研发 S1 的成员只有几十个人,其他像用户调研分析、供应链制造等环节,均是靠云鲸的各个中台提供支持。

洗地机作为最近两年快速增长的一个新品类。相关数据显示,2022 年全年,洗地机品类的全年零售量高达 348 万台,同比增长了 88.2%,面对这样一个增长潜力巨大的品类,张峻彬相信准备好了再进入才是对的。

创始人自己 7 年的创业试炼和公司的组织能力迭代,是「慢」的意义,而在清洁赛道真正展开自己的追求和能力,才是「快」的目标。

「清洁赛道中一定会有非常多云鲸的产品,不只是扫地机,也不只是洗地机。」学生创业出身的张峻彬 7 年前也许心里有过这个想法,但 7 年后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不是在说个想法,而是在坦然描述必然发生的未来。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