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开发商,开始抛弃自己的总部
2023-08-24 16:13:17来源:ZAKER科技
来自:视觉中国
(资料图)
如今这场地产游戏,玩家的规则变得无比简单。就是活下去,说实话这三个字相信各位已经快听腻了,但确实又是企业的真实困境。
前段时间我们写过房企卖楼盘、卖顶级公寓的各种文章。这样的文章出现不是偶然,变卖资产,降低负债,获得一些喘息空间,很多房企就是这么坚持到今天的。但最近我们发现,简单的变卖资产已经不足以解燃眉之急了。
越来越多的房企,正在抛弃自己的总部,甚至顾不上姿态有多狼狈,对房企来说,总部无疑相当于一个大脑的角色不仅要制定顶层战略,还要向下分配资源,甚至把控所有的业务活动。
撤掉总部,也意味着房企自身出现了极大变故。
背后暴露的是行业逻辑巨变下,企业的规模收缩、资源不足等等各种现实问题,但其实,放弃总部对房企来说,也是为了活下去的另一种选择。
这两年很少听到声音的融创,最近也重新站上了台前。因为要撤离北京总部,这意味着,融创运行了 6 年的天津 + 北京双总部模式,也要正式结束了这条全国化扩张之路,此前大部分房企都将总部选在了上海。
融创,是为数不多北上进京的一个 2017 年融创将总部从天津搬往北京,入驻当时的望京融科中心再后来,搬进东直门使馆壹号院,占据二环内最好的地块之一。
可见其野心与自信,尽管这几年京派房企逐渐沉寂,但当年的京圈多难挤路人皆知资源、门槛、条条框框诸多限制下,很多房企都选择了环境更友好的沪深等城市,偏偏融创一转头直接入京。
这也很好理解对融创来说,北方一直是主阵地,北京更是孙宏斌在顺驰时期就跌倒过的地方百度地图显示,融创大本营天津距离北京只有 134 公里,2 小时就到了。
来源:百度地图地缘的亲近,地域的情结,让融创在北京一待就是 6 年。当年进京前后,恰好是融创最为巅峰的几年也是地产规模化呼声最高的几年,2015 年融创销售额 735 亿,到了 2017 年,业绩直接突破 3620 亿 。
3 年时间,完成了近 5 倍增长,这个独有的狼性销售模式,让融创手里似乎永远有用不完的钱。于是那两年,行业内只要出现钱的危机,就会有融创救火的身影 632 亿拯救万达,也留下了世纪并购的壮举,还有 150 亿收购乐视、138 亿收购联想资产包、40 亿入股金科 ......几乎到处撒钱,大量巨资接盘的行为,也让融创的规模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身位迅速爬升到行业前排。
此时的融创风光无限,满怀理想,但这样的荣光,在 2022 年戛然而止。
近两年,销售、融资渠道的双重紧缩,让很多房企陷入急速扩张后的深层困局。去年 5 月,融创也宣布暴雷,到年底终于发布了前一年的年报,总负债 1.05 万亿。
如今,又出现在公众视野,竟然就是撤离北京总部的消息完全不见当年的意气风发,目前融创总部剩下不到 200 人,这批员工中有一部分人大概率无法留在北京,因为除了品牌、融资和投发等几个部门,其余大部分职能条线,都很可能在今年国庆后搬回老家天津。
这次搬总部,估计又会流失一部分员工。这三年,从小的单月业绩切面来看,融创的销售神话也完全破灭了 。
今年 8 月 18 日,融创发布盈利警告,上半年亏损额约为 150 亿~160 亿人民币,而当年大额收并购打下的家产,如今为了还债,也开始连续大甩卖。有意思的是,7 月 3 日的重庆文旅城项目,就是当年收购的万达文旅城。其实,融创的进京与离京,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现实轨迹。背后也恰好代表着地产的两个时代,而这样大撤离的房企,融创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当年和融创一样进京的民企也有不少,只是目前总部还在京的外来规模民企,我统计了下,已经没剩多少了。
这里面,前 10 强的民营房企只有龙湖一个,这次融创的撤离,也让本就不多的在京民企队伍,更加单薄了。不只融创,这些年很多房企都在撤离自己的总部。这要从当初风靡一时的双总部模式开始说起,2017 年,刚刚当上行业老大的恒大集团,就迫不及待地将总部广州搬至深圳南山区卓越后海中心,形成广州 + 深圳双总部架构。
那几年行业发展迅猛,很多有野心的开发商都选择了全国化扩张,这种双总部模式也一发不可收拾,盘点一下,基本都在 2016~2020 年间。
(数据整理自网络)而在一线城市的选择上,很明显,大部分房企都更倾向金融中心:上海。
拥有强资金和人才优势的上海,曾是房地产行业最受欢迎的总部城市之一,房企们选择的总部地址也很一致,大虹桥。
无论闽系、川系、浙系,大虹桥都曾是他们的必争之地。
除了万科、瑞安、万通、龙湖等这些在虹桥开发之初就驻扎于此的房企外,大部分房企都是在 2015 年,尤其 2016 年后,逐步迁入大虹桥。
在 2017 年到 2019 年这三年期间迁入到大虹桥的房企最多,有的是原本在上海的其他板块,比如旭辉,有的则直接从外地迁入。2019 年,刚刚踏入千亿阵营的黑马房企祥生控股,也迅速入驻了大虹桥,开启杭州大本营 + 上海双总部战略。
同年挤进大虹桥的,还有从成都老家赶来的蓝光发展,形成上海 + 成都的双总部格局,到了 2020 年后,在大虹桥,大大小小的房企数量超过了 30 家。
但是这两年,这种双总部模式,几乎都在被开发商舍弃。
还是恒大,在搬入深圳四年多之后,2022 年 1 月,有消息称,恒大集团在后海的总部正在拆除招牌,只剩一个 " 恒 " 字在风中飘零。
据物业透露,恒大已经在 2021 年 12 月从这个大楼退租,将总部搬回广州。
不仅如此,恒大在 2017 年拿下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地块,原本计划打造成为恒大的超级总部,最终的命运也是走向被抛售。
恒大不仅卖深圳总部,2023 年,恒大香港总部大楼也被迅速出清,更名为万通保险中心。还有起步于廊坊的华夏幸福,一度在全国形成了北京 + 深圳的南北双总部模式。刚搬到北京时,正是华夏幸福凭借产业园模式在京津冀底气十足的时候,当年的华夏幸福勇猛到什么地步呢,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平均薪资超出了行业 1.5 倍,普通中层上百万、高层上千万。
据说凭一己之力,养活了一大批猎头公司。
如今再看,最早一批暴雷的华夏幸福这几年一直在还债,即使债务重组后到去年 5 月负债也超过 400 亿,北京总部也因为租金太贵早就退租,搬到了附近租金更低的佳程广场。
人员流失严重,尤其 2 万人的销售团队,到 2021 年底的财报数字上,只剩 476 人,深圳的南方总部也在去年 12 月打包卖给了华润置地,回笼资金 124 亿。
不只这两个,更多的房企也加入了这场大甩卖,说起来各位应该也很熟悉了,就是上海虹桥的房企总部大撤退。当年有多挤破头想进入上海的房企,这几年集体撤离的就有多迅速,在上海,大虹桥地产总部基地,超过 15 家房企如今都已转移阵地。这两年,我们目睹了不少房企离开大虹桥的真实画面,背后其实就是房地产企业,结束双总部时代的真实见证。
比如 2022 年中,离开大虹桥的浙系房企祥生,当时祥生已经将上海总部大楼退租,人员将陆续全部撤回杭州办公,我们还遇到了正在打包离开的工作人员。
还有人去楼空的蓝光、弘阳、三巽、恒泰、融信、正荣,以及将自己的总部大楼摆上货架的旭辉和中骏。
昔日不管是行业领头羊,还是杀出来的黑马房企,都抱着自己的野心和行李,一同打包好,各回各家了。不管是深圳上海,还是北京,那些撤掉双总部模式的房企,见证了房地产时代追求全国化扩张,到如今的收缩发展。
到底,还是时代变了。我们可以先来回顾下,为什么在此之前,如此多的房企迷恋双总部模式,说白了还是当年房地产行情带来的自信。
很多房企都在 2017 年前后选择了全国化的扩张布局,规模论似乎是发展唯一的解药。所以,房企只要大扩张,就一定会向一线城市搬迁。不管是北京、上海、还是深圳,背后有几大不可或缺的优势。
首先是资金,不管是上市还是融资,房企们必然要选择一个金融定位更高的城市作为跳板,其次是人才,房企扩张,需要团队吸纳大量人才。甚至挖角同行,去哪里更方便,当然是总部聚集的地方,大虹桥当年各大房企高管之间跳来跳去也是众所周知。
如今,地产发展的节奏变慢了伴随高周转的落幕,房企们从向外扩张反而开始向内收缩,需要处理的是大部分债务与资产问题,总部留在北京,更多只能增加企业成本。
曾经的地产双总部时代,是行业高速前进的象征,如今行情减退,或深陷债务泥潭,或落得退市终局的房企们。
连债都还不上了,还要什么双总部呢。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
越来越多开发商,开始抛弃自己的总部
来自:视觉中国如今这场地产游戏,玩家的规则变得无比简单。就是活下去
-
微软 Win11/10 更新 8 月补丁导致部分电脑蓝屏
IT之家8月24日消息,微软近日面向Windows11和Windows10用户推送了2023
-
拼上 24 条染色体最后一块拼图,人类 Y 染色体完全测序
IT之家8月24日消息,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近日发表了两篇遗传学论文,
-
印度“月船三号”成功登月,Youtube 直播观看人数创下新纪录
IT之家8月24日消息,昨日印度月船三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南极区域实现软
-
OPPO Watch 4 Pro 官宣配备精钢表壳 采用寰宇曲面设计
【CNMO新闻】OPPO目前已经确认旗下新款智能手表OPPOWatch4Pro将于8月29
-
市场等到暗区,腾讯拿出新王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游戏价值论8月16日,腾讯发布2023年Q2财报,这一
-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A 股水产、盐业上市公司“淡定”,原因是……
追踪市场热点,欢迎关注中新经纬《董秘请回答》栏目中新经纬8月24日电(
-
趋势不变 上涨不停!英伟达业绩会还有哪些亮点?
财联社8月24日讯(编辑马兰)北京时间周四清晨,英伟达公布Q2财报之后
-
从概念到落地:元宇宙赛道,谁出圈谁出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MetaPost真要打起来了?高端的商战,往往朴实无华
-
多平台食用盐显示缺货
8月24日中午,记者查看生鲜电商平台发现,多个平台的低钠盐、无碘盐显
-
正癸醇(C10醇)商品报价动态(2023-08-24)
交易商品牌 产地交货地最新报价正癸醇(C10醇) 含量99 5%,170公斤
-
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获邀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新华社)
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获邀加入金砖国家
-
大都会重大疾病保险好不好?具体保障有哪些?
还可以。 首先,它可以为人们提供全面的保障,包括多种重大疾病的保险
-
什么是重大疾病保险?具体保障都有哪些?
重大疾病保险是一种保险产品,旨在提供针对特定的重大疾病风险的保障。
-
重疾险门诊费用报销吗?报销的比例是多少?
一般情况下,重疾险不会直接报销门诊费用。 重疾险是一种保险产品,旨
-
45岁女性买重疾险要大概多少钱?怎么买?
对于45岁的女性来说,购买重疾险的保费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
-
现在买重疾险有必要吗?购买方式有哪些?
购买重疾险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在面临各种潜在风险和医疗费用不断上
-
国民新旅游市场持续扩容,同程旅行精修内功优化供给
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等因素推动下,2023年开年以
-
生长激素受集采冲击,“利润奶牛”增长停滞,长春高新上半年净利微增1.91%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得益于二季度经营状况的改善,“东北药茅”长春高新
-
Stellantis考虑与零跑展开合作?官方:不予置评
Stellantis考虑与零跑展开合作?官方:不予置评8月24日,有外媒报道称
-
起亚发布新款入门级电动汽车Ray EV,2.05万美元起售
起亚发布新款入门级电动汽车RayEV,2 05万美元起售新车支持150千瓦快充
-
龙力生物投资者索赔案继续向济南中院提交立案
近日,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代理的龙力生物投资者索赔案继续向济
-
天天收评:创业板指反弹涨1.26% 下跌个股2658只
今日37股涨停,主要集中在传媒、农林牧渔等行业。
-
出圈 37 天后,妙鸭相机如何逃出「爆款诅咒」?
「核心提示」一个多月前,阿里大文娱推出的妙鸭相机引爆朋友圈,成为国
-
牙医年薪过百万,3 年营收超 12 亿,这家高端口腔连锁诊所冲刺 IPO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vb动脉网又一口腔龙头企业开始冲刺IPO!继年初正
-
比亚迪入股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创业项目 为机器人公司
【CNMO新闻】8月24日,CNMO注意到,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
-
华为搞元宇宙到底行不行?三大优势一个短板
8月20日,华为云与百联集团携手发布了《大型商业零售电商平台云转型最
-
独家:华为手机或将于 9 月全球首发消费级“卫星通话”
手机、汽车直连卫星,谁能抢到6G门票?作者/IT时报记者孙妍编辑/王昕
-
创业板注册制三周年: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 25%,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财联社8月24日讯(记者林坚)今天,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已迎来三周年。三
-
半年净赚 254 亿!平安银行上半年营收下滑盈利反增 15% 未来息差下行压力仍将持续
财联社8月24日讯(记者史思同)今日上午,平安银行召开了2023年中期业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精彩推送
- 一年向老外卖百万件手机壳,Cust...
- 《中国好声音》的傲慢与摆烂
- 有纪录以来第二次!SWIFT:7 月...
- 蚌埠西大庆黄金时代三部曲之《往...
- 太平洋金福合家欢重疾险优缺点是...
- 重大疾病保险买哪种好?怎么买?
- 新华健康无忧青少年重大疾病保险...
- 百融云创交出史上最强中报 净利...
- 无忧人生2023重疾险投保规则如何...
- 宝莱特集团合作伙伴答谢暨新品发...
- 武汉重疾险怎么买?要多少钱?
- 大成基金邹建:把握底部区间优质...
- 创业板注册制三周年:把选择权交...
- “宫斗”导致人事变动?沃尔沃高...
- 何小鹏亲自送吴新宙去英伟达“报...
- GR86/BRZ Cup 2023 第4站,SU...
- 一次逾期对征信的影响
- 六维标杆深度解析军队文职笔试...
- 中银证券:给予文灿股份买入评级
- 多地加速集中供冷,未来发展趋势...
- 海关总署: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
- 阿尔法分子科技完成A轮融资 上...
- 骑到 AI 的背上去!钉钉全面拥...
- 三星版 ChatGPT 要来了?9 月...
- 真我 GT5 真机全球首曝!主打...
- 自动跳过开屏广告 App 作者遭...
- 华为或将推出一种新形态的翻盖内...
- 重疾险先给老公还是老婆买?价格...
- 小淘气1号重疾险缺点是什么?值...
- 重疾险可以拖延多久再交?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