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我在现场 | “守边教师”捐地建校,国界碑旁一守就是26年

2025-09-10 11:26:53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原标题:我在现场 | 我的学校我的家


(资料图片)

中国721号界碑,一块普通的国界碑,矗立在郁郁葱葱的半山腰。

9月3日早上,一群“红领巾”的到访,让空气变得热闹起来。47岁的“守边教师”李春谋拧开瓶盖,清水从碑顶缓缓流下,大家用毛巾轻轻擦拭……原本就很干净的碑石,更加光亮了。

孩子们簇拥着、观摩着。“要爱护我们的祖国,爱护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他大声说道。

这句话,在李春谋26年的教学生涯中,不知说了多少遍。

然而,视国土为生命的他,在一次事关土地的考量中,却选择了放弃。

离这块界碑不到一公里,是他们的学校——靖西市龙邦镇大莫村弄关教学点。一座两层的教学楼、一块操场,容纳了3名教师、3个年级28名小学生的日常。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学一体机、智慧黑板等现代化教具应有尽有,5G网络全覆盖。

“放到20多年前,这简直不可想象。”他说。

1999年,李春谋中师毕业,有人邀约“去广东找工作赚大钱”,他却毅然返乡教书。那时候,村里不通路、不通电,两间石砌的教室早成危房,杂草过膝,斑驳的墙壁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由于长期缺老师,孩子们连小学一二年级都没得上,就直接到镇里跳读三年级,久而久之,有的跟不上进度,只能早早辍学、外出打工。一些边民不得不举家搬迁,离国境线越来越远。

2004年10月,教学点建校指标终于批了下来。可新的难题接踵而至:学校旧址地皮小、地势低洼,一下雨就积水,根本没法建楼。

“把我的地捐出去!”李春谋自告奋勇。在乡亲们看来,这不啻于“石破天惊”。他要捐的,是自家两亩多自留地——对于寸土寸金的山里人来说,这可是命根子。但他没有丝毫犹豫。大半年后,新教学楼拔地而起,在边境线上格外醒目。

如今的弄关教学点,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学校图书室对村民开放,成为边寨的“文化小站”。

“我好想再教20年!这里不只是学校、是家,也是国门、是根,教书育人就是守边固边。”站在校门前,李春谋笑声爽朗。

擦拭界碑当天,他组织全校师生集体观看了九三阅兵直播。人民军队铁流滚滚、步伐铿锵的雄姿,穿越2500公里,从首都北京直达边陲山乡。孩子们神情专注,面露自豪。看到战鹰呼啸、振翅长空,大家不禁高呼“祖国万岁”。

那一刻,李春谋也颇为动容。

他侧过头,悄悄对记者说:“我想到一句歌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关键词: 实况网 热点资讯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