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赚钱深圳花 " 的背后:香港消费失去的五年
2023-08-28 21:10:12来源:ZAKER财经
文 | 湾流经济评论
注意看,眼前这帮人不是淘金客,而是去深圳逛吃逛吃的香港人:
【资料图】
这过关的人流量,比广州的死亡三号线还恐怖。
周日晚回香港,又是人山人海。
来源:小红书用户夏哈哈香港入境事务处的数据,最近的周六(8 月 19 日),香港居民出境达到 35.59 万人次,是内地居民入境(15.23 万人次)的 2.34 倍。人数最多的两个口岸——罗湖和落马洲支线,香港居民出境人次更是内地居民入境的 3.11 倍。
数据来源:香港入境事务处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开始成为深圳一日游特种兵。有位香港的网友晒出了自己 12 小时极限深圳游:
早上 10 点从香港出发;
11 点去 gaga 吃 Brunch;
12 点去做美甲,还特别强调一两百元就能做到自己喜欢的款式;
1 点半去盐井巷吃川菜,而且还很专业,直接去吃川菜的代表自贡菜;
3 点半去喝咖啡,不是满大街的星巴克、瑞幸,而是韩国人开的小众店;
5 点去做 SPA;
6 点半吃的晚饭,就不是普通的川湘菜、潮汕火锅,而是高端的厨师发办 ( Omakase ) 。人均两三百,已经是极致性价比了;
8 点去做面部护理和睫毛;
9 点准备回香港;
10 点到家。
来源:小红书用户升级打怪的 SS
这位香港朋友也说了,虽然别人认为深圳无聊,但她看中深圳服务行业物美价廉、服务态度好。
另外一位香港网友则简单多了,直接拎了 500 多块钱的周黑鸭回去。粗略算一下:一盒鸭翅 25 元左右,一盒素菜 15 元左右。保守估计,这人应该拿了 30 盒左右的周黑鸭。
别说女生了,壮汉拎得都手疼。
来源:虎嗅网友臭友 Cceq4难怪有网友说:
香港赚钱,深圳花。
如果说香港人反向购物图的是性价比、新鲜好玩,那么,深圳到香港的反向代购,则表明内地消费方式已经融入香港,甚至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
有媒体采访了从事反向代购的年轻人。他表示,最开始只是想赚回一点来往港深的交通费,但香港人的需求太过旺盛,最后自己还能小赚一笔。刚从事代购,他便在网上发帖,一小时内就有三五人咨询下单。
有人还讨论过,香港一杯珍珠奶茶大概需要 30 元人民币。深圳一杯 1 点点只要 15 元(还是大杯)左右,即使算上 10 元代购费,也比在香港划算。而且内地的奶茶不仅便宜,还更好喝。
刚开始,反向代购还局限于鲍师傅、喜茶、瑞幸咖啡这类小件商品,后来有香港的朋友开始找人代购海底捞火锅。提前几天下单,提货当天代购在深圳采购,下午送到,晚上开吃。菜品当然是新鲜的,蔬菜上还有几滴晶莹的露珠。
虽然 " 来了就是深圳人 " 被网友玩坏了,但不妨它再被玩一次:
来不了,就找深圳人代购!
01 被拼多多们打败的香港代购
有人说,反向购物就像淄博烧烤一样,是大疫过后众人释放情绪的出口,但细数近些年的种种迹象,会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内地,已经从多方面完成对香港零售业的弯道超车。反向购物热,仅仅是超车后产生的一个现象而已。
首先是价格上的秒杀。
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港版 iPhone?80 后、90 后或许印象深刻,00 后闻所未闻。
十年前的内地大学宿舍里,大家最羡慕广东的靓仔,因为他总能在每年的 9 月、10 月前往香港,带回最新的 iPhone。当年一部 " 超前、空前 " 的 iPhone 5s,首次使用的指纹解锁、当时最先进的处理器、第一次用上黑白颜色之外的土豪金(香槟金)……像是《功夫》里鳄鱼帮大佬发出的呐喊:" 还有谁!!!" 让人直呼牛 X!!!
刚开始,内地还不是 iPhone 的首发地,香港是。于是,为了能第一时间用上最新款,一台五六千元的手机,能被黄牛们炒到一两万;
后来,大陆成了首发地,但因为关税和汇率,港版 iPhone 比内地便宜不少,很多人还是买港版;
再后来,百亿补贴来了,汇率差又变小了,港版 iPhone 优势不再,年轻人涌入拼多多,一边担心配件调包,一边直呼 " 安全下车 "、" 真香 "。
以丐版 iPhone 14 128g 为例,大陆官网发售价是 5999 元,香港是 6899 元,折合人民币 6397 元(2023 年 8 月 25 日汇率)。也就是说,港版比国行贵了 400 元。如果是在电商平台,特别是百亿补贴,价格差距还会更大。
不仅是手机,如今的 SK-II 神仙水、兰蔻小黑瓶、萝卜丁口红……哪个不能在百亿补贴买?去香港,耗费精力、路费、住宿费不说,商品价格还更贵。如果没有积分和促销活动,价格能顶天。
难怪网上有人说,不少香港人还专门跑到深圳取快递。看来还是价格得人心啊!
02 漂亮美甲打败维港晚风
价格之外,服务体验是内地的第二把刷子。
先说线下。
虽说深圳是美食的荒漠,但作为湖南人的精神省会,这地方的湘菜绝对正宗。再加上近些年内地餐饮品牌急速扩张,无论是遇见小面、大师兄这类快餐品牌,还是海底捞、阿强家这类正餐连锁品牌,都已在深圳密集布局。更别说茶颜悦色、泸溪河这些乘着国潮的东风、挖掘到流量密码的品牌,已经红得发紫。
反观香港,虽被誉为世界美食之都,但这里不少中餐店都诞生于本土。去一家油尖旺的川菜夫妻店,老板可能用地道的香港话告诉你,他的爷爷辈就来这里赚英国佬的钱啦!
近些年,也有内地的连锁品牌餐饮打入香港,但因为疫情等原因阻隔,香港人的记忆,还停留在 2017 年进驻油麻地的海底捞、2018 年沙田的喜茶。
于是,关口的闸门一开,对美食的向往就像咆哮的江水,涌入深圳。时隔三四年后再次见到深圳的餐饮,香港人或许真会连呼 " 哇塞 "。
来趟深圳,不能吃个饭就打道回府吧?于是,美甲、SPA,甚至路边彩票亭的生意都好到爆。
难道香港没有美甲店吗?肯定不是,但谁让深圳又便宜又好看呢?
以往在香港,维港晚风,配上一杯 Mojito 是朋友圈必备的素材,但仔细想想,独一无二的美甲又何尝不是呢?
再说线上。
美团、饿了么烧了无数轮钱,外卖行业已经卷上天,香港还没有发达的外卖网络;
李佳琦红了好几轮,但在香港只能一边试口红,一边看柜姐脸色;
内地直播卖货已经开启 " 男色时代 ", 椰树开了美男脱衣秀的 " 好头 ",无数商家质疑椰树,理解椰树,最后成为椰树。胸肌、腹肌、背肌开始霸屏。你说香港?这方面好像不发达……
在内地消费,买到的快乐不是一点半点。
03 天猫国际打败奶粉代购
如果说价格、体验是隔靴挠痒,那么,品质升级就是对香港零售业最大的打击。
以往过关,内地人不带两罐美素佳儿回来,心里总不踏实,但这些年已经大可不必。电商巨头出海多年,海外布局日益完善,抢产地、抢市场、抢用户,海外商品供应链也日益完善,方便消费者海淘只是一件不大的附属品。现在,内地人可以轻松在电商平台购买港版的美素佳儿。
美素佳儿只是一个缩影,表明最具消费力的中产阶级,有可能摆脱香港高品质产品的依赖,转而在家吹空调等快递。
还有最开始提到的手机行业,也在发生巨变。2013 年二季度,三星一统江湖,市占率高达 18.3%。当时的苹果虽然只能用联通 4G 网络,但仍有不少人愿意为科技感和设计半夜排队抢购。三星、苹果的设计,一直被国产手机学习。
但到了 2023 年,国产手机已经占据了市场几乎全部份额,唯一的国外品牌苹果,市占率只有 15% 左右,三星更是不见踪影。国产手机引领设计潮流也已经不足为奇了。数据来源:IDC手机之外,手机之外,奶粉、化妆品等内地人常去香港扫的货,也逐渐被国产品牌替代。
此前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国产奶粉跌入谷底。2017 年,有位母婴店老板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其门店进口奶粉品牌占比高达 82%,国产奶粉仅占 18%。国产奶粉品牌痛定思痛,在安全、配方、奶源等方面不断改进。终于到了 2020 年,国产奶粉市场份额达到 53%,首次超过外资品牌。尼尔森去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奶粉市占率 5 强中,已有 3 家变成了国产品牌。
国产化妆品也在逆袭。2021 年,我国彩妆市场前两名均是国产品牌——花西子和完美日记,市占率分别为 6.8% 和 6.4%,均较 2017 年提升超过 6 个百分点,并超过了迪奥、欧莱雅、YSL 等国际大牌。
所以说,香港人反向购物,不仅仅是性价比那么简单……
04 香港消费失去的五年
内地消费反向超越的另一面,同时也伴随着香港消费失去的五年。
首先是香港的收入领先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受失业率上升、宏观经济衰退导致减薪等方面的影响,2020 年,香港家庭月收入大幅下跌 6%。疫情过后,香港人的收入水平仍未明显改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 2-4 月期间,就业人士每月就业收入中位数是两万港币,相比于今年一季度还低了 300 元。
收入的下滑,以及疫情受困,也让香港本土消费从巅峰坠落。
今年 1-5 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额均不及 2019 年同期水平,1 月的跌幅最大,达到近 1/4。
数据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受经济波动和疫情防控影响,近五年,香港入境游客人数从 2019 年开始骤减,2021 年跌入谷底。伴随而来的,是香港零售总额的下跌。2018 年,香港零售总额达到顶峰,在 5000 亿港币左右,随后开始下跌,到 2020 年谷底时只有三四千亿了。
图源:普华永道普华永道在 2 月时就分析,今年香港零售总额估计增长 13%到 3950 亿港币左右,但由于经济不确定性等原因,零售市场想要恢复到 2018 年那样的高峰水平,可能还需要 5-10 年。
也就是说,香港走过失去的 5 年,可能还需要 1 个甚至两个 5 年才能治愈。
拆解零售总额数据后会发现,各品类销售额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部分品类如珠宝、钟表和贵重礼品类、药品和化妆品类几近腰斩。
奢侈品及其相关行业方面,真可谓风水轮流转。据统计,瑞士钟表全球前 3 大出口市场,在 2018 年还是香港、美国和中国内地,到了去年则变成美国,其次是内地,接着才是香港。而且随着各奢侈品牌战略定位改变、香港与内地商品价差缩小、内地电商渠道发展迅猛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品牌关掉香港的店铺,转战内地:
2020 年,PRADA 关闭在香港最大的旗舰店;
2021 年,LV 关闭了铜锣湾时代广场的精品店;
2020 年到 2022 年,周大福关闭了 15% 的香港店铺,扭头在大陆新开 3100 多家店,门店数量几乎翻了一番……
这么一来,去年,香港从全球 " 租金最昂贵的商业街道 " 榜首位置跌落。
奢侈品之外,就是药品和化妆品零售额跌幅最大了。来看香港美妆店巨头莎莎国际的数据:
受疫情防控影响,莎莎业绩影响非常大,于是公司开始自救——
缩减门店,从 234 家减少到 186 家;
削减销售成本;
优化库存管理,减少存货周转天数……
结果呢,2023 财年,莎莎国际实现营业收入 35 亿港元,同比增长 2.6%。但如果去除香港会计准则第 36 号所确认的零售店铺资产减值拨备 ( 包括使用权资产及物业、机器及设备 ) 、各地政府发放的疫情相关补贴、临时租金减免等,莎莎国际年内仍是亏损状态。可见疫情大考和复苏的艰难。
另一家化妆品店——卓悦,更是泥菩萨过河。
其营业收入从 2017 年的最高点 19.35 亿港币下跌到 2020 年的 5.39 亿港币。为了自救,2020 年,卓悦把自己位于荃湾的集团中心总部卖了,并在之后出售了位于荃湾、元朗、旺角等商业区的多家店铺。结果呢,到了去年,公司营收只剩下 1.86 亿港币了。
即使是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餐饮行业,也深受暴击。以香港两大茶餐厅品牌太兴、翠华为例:
去年,太兴营业收入 26.8 亿港币,同比减少 15.7%,转蚀 4320 万港币。
翠华控股的日子更不好过。2023 财年,翠华控股营收 8.46 亿港币,同比下降 14.9%。报告称,疫情影响是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翠华的业绩从疫情前就已经开始急速下坠了。2020 财年到 2022 财年,翠华控股亏损分别为 3.17 亿港币、1.24 亿港币和 1.18 亿港币。2023 财年扭亏为盈,净利润为 6057.8 万港币,但人家是卖物业换来的。
深圳与香港,无形中已经互换了身份。
参考资料
格隆:深圳,正被香港人挤爆
深圳微时光:香港代购,不 " 香 " 了
深圳微时光:抓娃娃、刮彩票、一天四杯奶茶…香港人的北上打卡攻略,看呆深圳人
时代周报:深港 " 反向代购 " 潮:一天赚四五百,跨境跑腿或面临罚款风险
三联生活实验室:深圳人的 " 反向代购 ",拯救了多少香港白领
霞光社:内地新消费,复制到香港
每日 . 人物:当直播卖货进入 " 男色时代 "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奢侈品市场洞察:" 重塑客户价值,实现可持续增长 "
工商时报:香港零售恢复高峰恐须 10 年
智通财经 APP:香港零售业 " 回春 ",莎莎国际扭亏为盈下暗藏 " 冰与火 "
财华社:沦落到卖物业度难关!昔日茶餐厅大佬翠华控股黯然失色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
" 香港赚钱深圳花 " 的背后:香港消费失去的五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湾流经济评论注意看,眼前这帮人不是淘金客,而是
-
花 58 亿收购滴滴汽车业务,小鹏图什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极客公园,作者|周永亮,编辑|靖宇「牵手」大众
-
两部门:延续实施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政策至2027年底
8月2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延续实施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
-
上海家化发布2023半年报: 业绩企稳回升 Q2实现恢复性增长
8月28日晚间,上海家化(600315 SH)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
-
净利润亏损1.23亿元!富邦华一银行上半年业绩下降 贷后管理有待加强
近日,富邦华一银行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报告期内,该行虽然
-
数说“拆A潮”:126家分拆子公司勇闯A股,近两成已无缘IPO
来源|时代商学院作者|陈丽娜编辑|孙一鸣近年来,分拆上市成为A股市场的
-
北京275所受灾学校将如期开学
所有受灾学校清淤、消杀、房屋安全鉴定等工作均已完成,受损设施设备、
-
“听民意 解民忧”第九季活动8月29日继续
上午9:30至10:30,东城区负责人将值守12345热线,受理本区群众意见建
-
九阳热小净净水器:用太空科技,为一杯干净好喝的水保驾护航
虽然从小就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但很多时候不会真正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
没开业就赚进 1000 万,又一零售巨头来跟盒马山姆干仗了
文|天下网商8月26日,全球第二大零售商Costco(开市客)中国第五家门店
-
量化大佬 2.85 亿买房!1300 平米豪宅曝光
据阿里拍卖平台,8月28日上午上海市一栋豪宅以2 8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
-
胡锡进:为何一系列经济振兴措施来了,市场信心还有些没跟上?
经济疲软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挑战,重振经济雄风也应是我们当下和今后一段
-
今日线性电源行业股价分析(8月28日)
今日线性电源行业股价分析(8月28日),以下是南方财富网为您提供的线性
-
江苏盐城一乡镇遭遇雷暴大风天气 致5人轻伤
28日凌晨,江苏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遭遇雷暴大风天气,致当地105
-
人寿保险意外险365元怎么样?怎么赔付的?
人寿保险意外险365元是一款针对意外伤害的保险产品,它为被保险人提供
-
人寿的重疾险哪种好?值得买吗?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重疾险,一种是定期重疾险,另一种是终身重
-
摩旅买什么意外险?摩旅意外险多少钱?
摩旅意外险的价格因保险公司、保险类型和保险金额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
-
社保报销意外险需要什么材料?需要什么手续?
1 保险合同:首先,我们需要提供购买社保报销意外险的保险合同。这是保
-
重疾险保障期限买多少年合适呢?一年多少钱?
重疾险的保障期限一般有10年、20年、30年等多种选择。选择保障期限时,
-
江浙沪盈利拼不过四川 元祖股份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老字号元祖股份(603886 SH)盈利能力持续下滑。近日,元祖股份披露了2
-
正荣地产上半年归母净亏14.64亿元 融资成本同比大增超七成
正荣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正荣地产,6158 HK)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
-
人身意外险和重大疾病险哪个好?有什么区别?
需要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你的工作或生活环境比较危险
-
环卫工人购买意外保险怎么报销?一年多少钱?
环卫工人购买意外保险后,一旦发生意外伤害,需要及时进行报销。具体的
-
发烧算意外险吗?包括哪些意外?
发烧并不属于意外事故的范畴。发烧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感染、炎症
-
平安意外险买哪种划算?怎么买?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风险情况来确定保额。保额是指保险公司
-
公共意外险是什么意思?怎么赔付?
公共意外险是指在公共场所发生的意外事故所提供的保险保障。公共场所包
-
健康、数字生活生态多产品爆发增长,众安在线上半年总保费144.63亿元,同比增长37.5%
8月28日,众安在线(6060 HK)发布2023年中期报告,众安秉承“以科技驱
-
凌雄科技上半年营收8.22亿元 持续稳健经营凸显韧性
2023年8月28日,中国DaaS(设备即服务)行业第一股凌雄科技(02436 HK
-
福特称对电动汽车计划充满信心
福特称对电动汽车计划充满信心福特称,当前该公司的目标是在2026年使其
-
江山股份:拟1.76亿元收购南通联膦67%股权
江山股份8月28日公告,公司拟收购上海武进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市武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精彩推送
- HICOOL访谈|EBANX中国区业务主...
- 兴齐眼药上半年净利8775.5万元 ...
- 洋河接盘泛海系,当信托公司股东...
- 绿城中国上半年合同销售同比增加...
- realme 三款越级新品发布:真我...
- 数千章鱼扎堆“深海花园”之谜解开
- 消息称为降低成本,台湾驱动芯片...
- 韧性极高的新型玻璃问世 网友狂...
- 房地产行业两级分化:房企全员抖...
- 楼市等待复苏,广州已在研究“房...
- 3 万应届生涌入比亚迪
- 面对史诗级利好,A 股“开盘即...
- 广州最后一家门店突然关闭,家乐...
- 沪光股份:2023年半年度净利润约...
- 支付宝里的增额终身寿险怎么样?...
- 人员补充意外险有必要买吗?和车...
- 买意外险需要结婚证吗?需要哪些...
- 溜冰摔骨折属意外险吗?溜冰摔骨...
- 泰康增额终身寿险好不好?有几种?
- 中手游H1增收增利,同比扭亏为盈...
- 成都车展价格暗战:新车放低身段...
- 原董事长伙同他人挪用资金超亿元...
- 瑞丰银行上半年非息净收入增长53...
- 集采类种植牙单价降至6000元,“...
- 45个月,交付突破45万辆,理想汽...
- 滴滴向小鹏汽车出售智能电动汽车...
- 领克08首台量产车正式下线
- 新华全媒+|HICOOL2023全球创业...
- HICOOL访谈|Key2enable首席战略...
- 8月30日起来华人员无需进行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