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信用卡积分可变现?“羊毛党”扰乱信用卡市场秩序

2022-01-14 08:01:53来源:北京商报  

“大量回收信用卡积分,可兑换现金”“招代理,只需要发朋友圈就可以赚钱”……在疫情的影响下,信用卡“倒卡”“养卡”异军突起,关于积分兑换的灰色产业层出不穷,“羊毛党”打着周转资金、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口号,回收持卡人手中的信用卡积分,帮助持卡人将信用卡积分全部兑换成现金,从而获得利差,扰乱信用卡市场秩序。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从积分兑换的比例来看,变现的价值远不如银行官方渠道提供的权益。

可变现的信用卡积分

信用卡积分是银行为持卡人提供的福利,可以兑换实物或虚拟权益,一直被“羊毛党”视为必争之地。北京商报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除了通过银行官方渠道兑换之外,一些中间商还专门做起了积分兑换现金的“生意”。

“大量回收信用卡积分,兑换现金。”信用卡中间商李博(化名)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发布大量揽客信息吸引持卡人。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除了极少数的白金卡、钻石卡等高端卡,大多数信用卡的积分都存在有效期,过了有效期直接清零。信用卡到期了,积分就到期了,不如把积分兑换成现金,想买什么都可以。

另一位信用卡中间商做的也是和李博同样的“生意”,在他口中,信用卡积分兑换现金则是为了资金周转。“疫情期间都面临资金周转问题,信用卡积分放着也没什么用,还不如兑换成现金,什么银行的信用卡都兑换,积分越高兑换的现金越多。”这位信用卡中间商说道。信用卡积分究竟如何变现?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大部分信用卡积分变现操作模式均是通过银行先兑换相应的虚拟权益商品,然后由信用卡中间商将商品换取为现金返还给持卡人。不同银行信用卡可兑换的金额不同,以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为例,该行信用卡积分按单笔消费入账金额计算,人民币20元或者每2美元积1分。

“这家银行刷卡20元才能得1积分,很值钱,兑换的金额也高,1万分可以兑换110元。”李博介绍称。北京商报记者在李博的指引下用信用卡积分兑换了银行提供的10份虚拟商品,共计7990积分,随后又将兑换后的券码、个人支付宝账户提供给信用卡中间商,最终兑换现金金额为88元。另有部分信用卡积分在兑换变现的过程中,需要持卡人提供卡号、查询密码、身份证正反面、卡片正反面、卡主手机号配合验证码等个人信息。更有信用卡中间商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可以将银行账户密码发过来我们代替操作。”

对“羊毛党”来说,将闲置的信用卡积分兑换成现金看似是一笔“赚钱”买卖,但此类操作是否真的划算?以上述股份制银行为例,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该行信用卡中心针对持卡人推出了积分抵扣账单的活动,99积分可以抵扣2元,7990积分可以抵扣约160元,价值远远高于变现价值。

谈及此类行为,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银行的交易系统是以信用卡关联的账户信息和密码来核实客户身份,持卡人在出售卡内积分的同时,会向代理商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码及密码等私密信息,上述信息存在被非法使用的可能。持卡人出售卡内积分的同时,也向信用卡代理商泄露了上述信息,这增加了交易风险。对于以借转让积分为名,进行盗刷和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法律应当予以严厉打击。

“拉人头”招代理

对“羊毛党”来说,最赚钱的不是信用卡积分变现,而是“拉人头”层层招代理。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注意到,有不少信用卡中间商打出“每天只需要发发朋友圈,有人注册你可以赚钱,有人兑换积分,你还可以赚钱,有人升级会员,你还可以赚钱”的口号招代理。

招代理有团队操作也有个人操作,代理商王梅路(化名)正在招纳名下的个人代理,她向北京商报记者提供了一份银行积分兑换收益图,以一家国有大行信用卡1万积分兑换为例,金牌代理兑换价格为120元,顶级代理兑换价格为121元,机构代理兑换价格为122元。

“假如你是机构代理,1万积分抵扣122元是机构代理可以兑换积分的价格。若有新的客户,就可以随意报价,将价格报低一些,例如1万积分抵扣110元或者100元,然后转到后台由我操作,你可以赚中间的利差,但做机构代理需要缴纳500元会员费。”王梅路说道。

另一种团队操作的代理模式更为复杂,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位团队负责人处了解到,加入团队代理的流程大概有三步,第一步是注册生成代理商自己的邀请码;第二步是推广会员赚钱;第三步是做团队赚钱,这其中会员等级又分为黄金会员、钻石会员两种。

例如,缴纳88元会员费就可以升级为黄金会员,若代理商再向上级推荐一位黄金会员可以直接赚取44元现金,代理商团队每新增一位黄金会员,可以赚8.8元现金;升级为钻石会员则需要缴纳498元会员费,若代理商再向上级推荐一位钻石会员可以直接赚取249元现金,代理商团队每新增一位钻石会员,可以赚49.8元现金,层层累积,团队人数越多得到的分润就越高。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这种“拉人头”方式使得不法兑换行为进一步扩散,影响到信用卡积分正常的使用秩序,是信用卡行业中的“毒瘤”。而此类信用卡积分变现生意潜藏在社交软件内难以在早期被发现,另一方面,此类“生意”利用某些持卡人不了解积分规则、积分权益使用等信息不对称情形进行夸大宣传。不过,从具体案例来看,持卡人未必“买账”,由于当前银行卡积分权益较为丰富,持卡人日常需求就已能消化;从积分兑换的比例来看,甚至吸引力还不如官方渠道,难以存在市场空间。

强化积分规则风险意识

为了遏制“羊毛党”扰乱信用卡市场秩序,已有多家银行发文遏止,例如,某国有大行就曾发布公告指出,按照客户信用额度的10倍设置客户单月积分累计上限,超过该上限的新增积分不计入客户积分账户,并提到将定期关闭涉嫌伪造交易套取积分商户的积分累计。多家股份制银行也纷纷调整信用卡积分规则,取消了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受理的交易积分累计。

修改信用卡积分规则只是第一步,如何打击猖獗的变现“灰产”需要监管和银行的多方努力。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分析称,积分是信用卡的一种主要营销方式,但长期以来被违规利用现象屡禁不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有利可图。信用卡积分不但能够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还有可能和套现等灰黑产业结合,比如个人信息泄露、银行成本增加、被洗钱等违法行为利用等。近年来,银行已经开始重视调整类似的积分政策。比如更加精细化运营存量用户,将用户积分分级细化,升级相关风控举措;积分和实际场景消费更加紧密联系。

从持卡人角度来说,苏筱芮进一步指出,持卡人面临两方面风险,一是违规交易信用卡积分被银行采取相应手段的风险,二是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甚至被不法利用的风险。银行要提升持卡用户的数字素养,强化积分规则的告知与风险意识的建立,要针对此类行为设立相应的投诉、举报制度。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