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三位院士种下植物界“活化石”银缕梅 银缕梅将不断推出新品种

2022-10-31 08:11:16来源:扬子晚报  

银缕梅是江苏唯一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现今发现的被子植物中最古老的一种。在6700万年前,银缕梅就已出现在地球上,是和恐龙同时期的植物。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山植物园向世界公布了银缕梅。

10月30日,在南京中山植物园一处大草坪,曹福亮、蒋剑春和刘仲华三位院士共同种下一棵来自最初发现地——宜兴的银缕梅,让这一古老的珍稀物种在这里扎根。未来,中山植物园还将进一步采取回归引种等方式扩大银缕梅的野生种群,来保护这一珍稀濒危植物。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昇/文 记者 邵丹/摄影

银缕梅的发现与命名一波三折

银缕梅是金缕梅科银缕梅属落叶小乔木,为我国特有。它树态婆娑,枝叶繁茂。其树皮常呈斑块状剥落,早春开花,先花后叶,花朵结构简单,没有花瓣。

关于银缕梅的发现和命名历经了近60年的曲折历程。早在1935年9月,植物学家沈隽在江苏宜兴芙蓉寺石灰岩山地采集到这种植物标本,因历史原因,这份标本未来得及鉴定,尘封了近20年。1954年,著名植物学家单人骅教授重新整理此份标本并开展相关研究。他肯定该树种是金缕梅科种群中的一员,与日本金缕梅很是相似,但因缺少花期标本,尚不能确认。

1987年,南京中山植物园邓懋彬研究员带着昔日恩师单人骅先生的嘱咐,循着沈隽留下的标本采集记录,重新回到宜兴西南的山地寻找,终于在宜兴善卷洞的石灰岩山地找到了7株这种“只结果不开花”的植株,这正是他一直寻找的珍贵标本中记载的植物。直到1991年3月,苦守5年的邓老终于见到了银缕梅的花朵,这些小花都没有花瓣,经过充分研究之后,1992年邓懋彬等人发表了《银缕梅属——中国金缕梅科一新属》,以一个新属的形式,进行了正式发表,命名为银缕梅。 其中,拉丁属名 Shaniodendron是为了纪念单人骅教授,也称其为“单氏木”,此时距离银缕梅第一份标本的采集已经过去了近60年。

“银缕梅的发现和命名是我们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而实现的,这对于世界植物资源宝库是巨大的贡献。”刘仲华院士告诉记者,银缕梅是集高档用材、园林观赏和药用价值为一体的优良树种,已被江苏省列为重点发展的景观和造林树种,宜兴也是银缕梅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中心和发现地。

银缕梅将不断推出新品种

“南京中山植物园正在全力争创‘南京国家植物园’。与普通的植物园、公园不同,国家植物园的核心功能是植物科学研究、引种驯化和迁地保护。而无论是资源迁地保护、植物科学研究,还是科学传播和园林园艺展示,都是建立在丰富的物种收集基础上。”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姚东瑞介绍,该园现保存植物10530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Ⅱ级以上198种,华东地区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等1500种,其中银缕梅是江苏唯一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定为极度濒危物种,同时也是我国首批认定的重点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记者了解到,银缕梅自然分布于江苏宜兴、安徽及浙江,分布范围狭窄,生境破碎化导致其种群间常呈“孤岛状”分布。开花呈大小年模式,或数年才开花一次,花期花量少,且雌、雄蕊异熟,无花瓣结构,不易昆虫授粉,自然结实率低,致使野外种群数量极其稀少。

姚东瑞介绍,近年来,中山植物园科研人员对银缕梅持续开展了包括系统分类、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和群落特征、珍稀濒危原因等方面的研究。为了保护性开发利用好这一珍稀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与宜兴市神池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银缕梅新品种选育、繁殖和栽培技术研发基地,目前该基地繁育了不同规格的种苗50余万株。植物园将进一步采取回归引种等方式扩大野生种群,以此建立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模式;同时扩大银缕梅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建立全世界资源最丰富的种质资源库;开展银缕梅新品种培育研究,不断推出新品种。

目前南京中山植物园内有60多棵银缕梅,其辨识度很高:有花而无瓣、树皮光滑如迷彩般,还有比其它树木提前进入秋季多彩的叶色,给公众带来极佳的视觉享受。刘仲华介绍,希望未来用新技术突破银缕梅规模化繁殖问题。(徐昇 邵丹)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