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奈雪烧钱扩店,亏损困局难解

2023-07-12 05:29:05来源:Bianews鞭牛士  

曾经号称“奶茶界星巴克”的奈雪,仍在亏损。

近日,#喜茶、奈雪为何又不香了#引发热议。作为“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奈雪”,02150.HK)在3月公布了2022年报。


(资料图)

3月31日,年报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奈雪股价上涨16.94%。截至7月11日港股收盘,奈雪报收5.63港元/股(约折合人民币5.18元),对应市值96.56亿港元(约折合人民币88.85亿元);对比IPO首日,其市值下跌近200亿港元。

「不二研究」据其年报发现:2022年,奈雪营收为42.92亿元,同比下降0.1%;经调整净亏损约4.61亿元,同比扩大217.93%。

2022年,奈雪第一类茶饮店新增178家,第二类茶饮店新增73家,全年净新增251家门店。

从门店经营效率来看,2022年奈雪的门店经营利润为4.70亿元,同比下降20.6%;门店经营利润率为11.8%,同比下降约2.7%。

去年,奈雪新增门店超200家,均为租金和人工成本更低的Pro店,但仍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2021-2022年奈雪的亏损率由3.4%上升到10.7%。

此前8月的一篇旧文中(《关掉粉色滤镜,奈雪的茶又翻车了》),我们聚焦于奈雪口碑跌落谷底。尽管头顶“新茶饮第一股”光环,但IPO首日破发;上市两个月后,股价几近腰斩。

时至今日,面对日益激烈的茶饮竞争环境,奈雪如何打破持续亏损的困局?由此,「不二研究」更新了8月旧文的部分数据和图表,以下Enjoy:

奈雪网红出圈;那“蟑螂的茶”,你喜欢吗?

2021年8月,新华社记者卧底调查曝光:奈雪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长安商场店出现“地面有蟑螂”“用发黑芒果”“生产标签标识错误”等食品安全问题。2021年8月3日,奈雪发布致歉声明、紧急关停涉事门店,当日股价暴跌10.83%,报收9.72港元/股。

2021年6月30日,奈雪创始人赵林彭心夫妇的浪漫创业史、共同敲锣场面,让奈雪IPO过程充溢“粉色泡泡”。关掉粉色滤镜之后,用脚投票的资本市场更加理性与残酷。

▲图源:奈雪的茶官微

与一级市场大受追捧的局面不同,上市后的奈雪仿佛被二级资本市场抛弃:与超额认购430倍的火热相反,上市首日,奈雪收盘跌幅就达13.54%,第二个交易日继续下跌2.69%。

上市短短两天,奈雪总市值蒸发53.85亿港元,不少打新投资者表示“中一签倒亏一年的奶茶钱”。

“奈雪的茶”岂能成蟑螂的茶?在新华社记者卧底曝光奈雪卫生问题后,有媒体如此热评。人民日报也评论称,网红奶茶不修“里子”终会没了“面子”。

在「不二研究」看来,口碑翻车之外,奈雪需要直面持续多年亏损、大店打法受挫等难题;且新茶饮赛道竞争愈烈,其产业端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等尤为凸显。

“营销或许能走红一时,但把更多精力和成本花在食品安全和品质上,才有可能赢得消费者长久的青睐。”

如同媒体评论称“消费者会用脚投票”,在二级资本市场,资本也会用脚投票:尽管新茶饮赛道仍是投资风口,但奈雪“新茶饮第一股”的光环还能维持多久呢?

一杯奈雪,八成成本

奈雪的创业史,由辞职创业、邂逅爱情、上市圆梦等堪比电视剧的元素堆砌而成。

2012年,本是品牌经理的彭心辞职创业,因经验所限,屡屡受挫。后在相亲局上认识了颇有经验的赵林,赵林提出“想做成一家店只有一个办法,成为我女朋友”,三个月后,两人闪婚。

2015年,以彭心网名命名的“奈雪的茶”在深圳正式开业。短短五年后,彭心和赵林共同赴港敲锣,奈雪成为“新茶饮第一股”。

▲图源:奈雪的茶官微

奈雪不仅想做奶茶,更有对标星巴克的野望,期望成为年轻人休闲娱乐的“第三空间”。

虽然头顶”新茶饮第一股“光环,但并不意味奈雪已实现领跑,其身后还有系列营收问题亟待解决。

纵观新茶饮赛道,奈雪以价格高昂闻名。财报显示,对比2021年同期,奈雪的客单价从43.5元下降到了36.7元,下降了15.6%。

「不二研究」发现,高价并未带来高利润。在营收快速增长的同时,奈雪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

2019-2022年,奈雪的收入为25.02亿元、30.57亿元、42.97亿元和42.92亿元,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173.50万元、1664.30万元、-1.45亿元和-4.61亿元,四年内累计亏损超6亿元。

在剔除优先股、期权激励、利息、税收带来的亏损后,奈雪才实现正向盈利。2020年,奈雪经调整净利润达1664万元,扭亏为盈。

在「不二研究」看来,某种程度而言,奈雪并非跑通盈利模式;即使这样,与30亿营收相比,1000万净利还是有些微不足道。

虽然售价达到平均每杯34.3元,但其中成本占比高达74.8%。「不二研究」发现:奈雪最大三项支出为原材料、人工和折旧租金,分别占2022年收入比重的33.0%,31.7%和10.1%。

其中原材料支出逐年上涨,2019-2022年原材料成本分别为9.15亿元、11.59亿元、14.01亿元和14.16亿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6.6%、37.9%、32.6%和33.0%。刚性支出占比过重,严重压缩奈雪的利润空间。

奈雪的毛利也处于下滑趋势,2019-2022年毛利率分别为63.40%、62.10%、67.40%和67.01%。而据国信证券测算,同样定价30+的喜茶毛利率能达到65%-70%。可见奈雪的盈利能力并不具备竞争力。

此外,奈雪的茶目前还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截至2022年12月,奈雪账面上的流动资产约为13亿,但流动负资产高达21亿。

虽然彭心声称,奈雪并非因缺钱而上市,但盈利能力却没有展现出底气。现实的是,目前奈雪仍处于烧钱开店、拉动增长的阶段,若不上市募资,经营推广可能后继乏力。

新茶饮难觅护城河

不同于单纯茶饮,正如标语“一杯好茶,一口软欧包”,奈雪开创了行业“茶饮+烘焙”双品类模式。

在「不二研究」看来,烘焙产品既是亮点也是雷点,其不仅扩大了单店面积、加大了品控难度,还拖累了毛利。

2019-2020年,奈雪烘焙产品占总营收的比重稳定维持在20%以上,毛利率却显著低于比茶饮产品水平,且差距不断扩大,分别为54.9%、42.4%,2020年差距达到了24.9%。

2022年,奈雪的茶现制茶饮收入约31.35亿元,占收入的比重为73.1%;烘焙产品收入约7.76亿元,占收入的比重为18.1%。

线下渠道方面,招股书及财报显示:2019-2022年奈雪分别新开门店173家、172家、326家和251家;截至2022年12月31日,奈雪的茶已遍布全国89个城市,拥有1068家门店。

▲图源:奈雪的茶官微

「不二研究」发现,随着销售网络的铺开,奈雪单店的经营效率却在递减。单店每日订单量由2018年的716单降至2022年的348单,同店日均销售额也由2018年的3.1万元降低至2022年的2.28万元。

在盈利不振的情况下,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奈雪只能采用砸钱开店的打法。由于彭心“只做大店”的策略,并要求每家店铺做到和而不同,奈雪门店平均面积为180-350平方米,单店初始投资额高达185万元,就算是轻型店也需要125万元。

奈雪曾在招股书披露,IPO拟募资净额约48.2亿港元;其中约70.0%将用于未来三年扩张茶饮店网络以及提高市场渗透率。赵林在2022年度业绩会上表示,奈雪计划在2023年新开600家,比过去8年所有门店总和的一半还多。

▲图源:奈雪的茶官微

问题在于,被资本推着跑的奈雪并没有完全构建起护城河。

近年来新茶饮赛道愈发拥挤,除了喜茶和奈雪在头部打斗激烈,贡茶、茶颜悦色、霸王茶姬等肩部腰部玩家也崭露头角,走自下而上道路的蜜雪冰城也大获成功。

据《2022新式茶饮研究报告》和天眼查显示,2022年,中国茶饮企业总数48.6万家,其中停业、清算、吊销、注销的企业超5万家。

如此激烈的竞争造成了产品的严重同质化。由于新茶饮并没有行业壁垒,产品又缺乏产权保护,推出新品后模仿成本较低,奈雪并没能如愿培养起排他的消费习惯。

「不二研究」发现,奈雪也尝试通过完善供应链来构建行业壁垒,依靠品质取胜。

对比蜜雪冰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大幅降低原材料成本的上游供应链,奈雪所投建的茶园、果园和花园等原材料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对于降低成本和提升盈利能力的裨益尚未显现。

破发的茶如何自救?

据《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新茶饮市场规模在1040亿元左右,基本与2021年持平。

奈雪的匆忙上市,不仅是为抢夺“茶饮第一股”的名号,也是资本在检验新茶饮赛道的可行性。

此前,奈雪曾寄希望于打造新茶饮的“第三空间”,目前这套逻辑似乎无法坚持。

2019年,奈雪陆续推出酒屋“BlaBlaBar”和面积超1000平米的“奈雪梦工厂”。目前,奈雪梦工厂已经更名为“奈雪生活”,成为一家生活方式集合店,而BlaBlaBar已经淡出消费市场,成为过去式。

▲图源:奈雪的茶官微

「不二研究」发现,不少奈雪的茶标准店、“奈雪的礼物”店也在2021年纷纷停业。今年,奈雪又将目光投向中式茶馆,在深圳开设了一家“奈雪茶院”。

奈雪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喜茶,则选择向下扩张,从主力店到GO店,再到喜小茶,门店的大小和格调不断降低,低价策略也越来越明显。

痴迷于“第三空间”和“开大店”的奈雪,也开始学习小店模式,2020年开始主推Pro店,面积最多可压缩270平方米。

在「不二研究」看来,这种转变可以视作奈雪经营策略的变化,也是其对现实的妥协。由于咖啡加工更简单、品控更好、毛利更高,Pro店或将以咖啡为切口提升盈利能力。

硬币的另一面则是,面积缩小意味着烘焙产品无法完全现制,半成品的品控、运输等都将成为奈雪的新挑战。

在现制新茶饮的老本行中,产品创新也层出不穷;不少品牌将目光瞄准健康养生新茶饮及药食同源的细分市场。以COCO都可为例,其推出苦瓜+柠檬茶的养生饮品,2021年在广东地区试点推出。

不仅如此,「不二研究」发现,线上渠道也正在成为奈雪的发力点。2019-2020年,奈雪线上下单比例从31%增至了69%。2020年入驻电商平台后,喜茶和奈雪纷纷来到了新茶饮的下半场——从门店到瓶装的新角逐。

▲图源:奈雪的茶官微

在「不二研究」看来,若以现制茶为流量入口,转向可规模化生产的瓶装饮料市场,或是新茶饮赛道实现盈利的可行路径之一;但扎堆入局瓶装饮料市场,难免激烈的同质化竞争。

前有气泡水开创者元气森林名声在外,后有饮料巨头农夫山泉、统一等强力布局,瓶装饮料赛道并非一马平川,奈雪等新茶饮玩家更多依靠营销包装,想要立足脚跟,还有漫长而艰辛的路要走。

头戴王冠,难承其重?

奈雪的茶贵为网红,备受追捧。

最初剑指“奶茶界的星巴克”,奈雪离目标已越来越远。

“茶饮+软欧包”的模式已经丧失新鲜感,“第三空间”打法受挫、盈利能力不尽人意、缺乏有效行业壁垒,让奈雪必须直面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当Z世代的消费观念飞速更新,定位高端并不等同于竞争力,反而可能让资金周转更慢、风险更大;若奈雪选择烧钱换增长的道路,无疑饮鸩止渴,未来落败几乎可以预见。

市场留给奈雪的问题是:破发之后如何自救?“新茶饮第一股”的光环还能维持多久,可能奈雪自己也不知道。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